首页 » 社会

银行平台化服务"破圈":从对公到零售,浙商银行揭秘背后如何自我革命?

2021-01-06 09:46:58
A+ A-
银行业处于变革之年,布局数字化转型+平台化生态圈,以提升、拓宽、增厚服务价值,是很多银行谋求创新的突破口。

在庞大的银行体系内,向内打通共享平台、公私联动,撤除条线屏障、强化条线融合,整合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手续;向外输出系统化服务能力和矩阵化创新产品,实现“平台化”服务,无疑是很多银行梦寐以求的创新“良方”。

围绕这一方向和愿景,这家年轻的全国性股份行自2014年票据池落地至今,探索良久。描述从票据池起步到战略的落地,该行副行长、董秘刘龙分享的感受是,先苦后甜、成效初显。

“平台化服务战略的形成,并不是临时起意或凭空想象出来的”;“银行的平台化服务可以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复盘平台化服务战略全面实施这一年,它是如何打破藩篱、实现自我革命的呢?

平台化服务战略迭代:圈起到出圈

基于银行庞大的自营渠道及丰富的特色业务,构建平台生态圈、挖设护城河,是银行近年来布局的热点,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第一大类可以归纳为银行跨界生态圈,其中比如,银行和外界的互联网大公司、平台型新经济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来共建平台。还有一种,业内总结为股权并购模式,通过股权投资、联营企业和兼并收购等方式,基于利益、风险共担原则建立银行和创新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

第二大类是银行基于自有业务资源、金融科技能力,自建平台生态圈,向内打通共享平台,向外输出系统化服务能力,由建立生态圈到出圈、破圈。相比之下,这种情况在业内更为常见。比如大行的“融e购”“善融商务”等,建立自身的交易场景。

另外,常见的发轫于供应链金融等对公业务不断升级的平台化服务模式。这方面以交易银行为代表,总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股份行均有尝试。

其中一个代表性案例是浙商银行,该行在2019年正式确立并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提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打造“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跨界融合资源,构建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全视角、全流程的价值服务。

全面公私联动,银行如何自我革命 ?

不少银行瞄准数字化转型+生态圈平台化,以提升、拓宽、增厚服务价值,但从战略部署到落实显效,仍然有挑战,尤其是要找到突破口在哪?

这之中,浙商银行近年正式确立“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的平台化服务战略,这家“最年轻”股份行根植于民营商贸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其平台化突破有哪些打法、怎样攻坚克难,其成效和经验,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动态观察样本。

浙商银行从2014年开始陆续推出票据池、出口池、资产池等“池化”类业务,并逐步升级迭代为目前的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及应用场景平台这样的“3+N平台”体系,形成服务公司业务客户的流动性服务、智能制造、供应链金融、企业自金融等平台化体系。

随着业务的深入开展,浙商银行意识到,如何撤除条线屏障,强化条线融合,通过平台化服务整合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手续,联通银行后台各条线和各板块的业务系统,形成对各类客户服务的闭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超预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应该成为发展方向和愿景。

“我们认为,任何一家银行在面对这种深刻变化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可能、也不能够一成不变,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经营之道,必须勇于自我革新,主动适应当下科技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浙商银行副行长、董秘刘龙表示,“银行只有自我革命和不断创新,才能服务好客户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

然而,从战略层面走向一线业务落实并不容易,刘龙介绍,尽管大家决心坚定、理念清晰,但过程是“难”甚至是“苦”。

“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理念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他介绍,“然后建立系统的保障体系,从前端的战略谋划,到产品的研发,到客户的推荐,到客户的使用,到考核激励以及到最后的反馈和评价,需形成一个闭环来推进。”

“它的辛苦在于首先员工们自己要学懂弄通,自己要知道才能跟客户说明白,让客户听进去,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好东西。然后还要教会客户怎么使用,再结合一线需求,联动系统开发,到全员培训。这个过程快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到两年,项目才可以最终落地。”刘龙说,尽管周期长、需要银行能耐住寂寞,但终会苦尽甘来。

目前来看,该业务模式下,精准营销、批量获客上效果显着,同时获客后的客户黏性非常强,行业口碑度就建立起来了。据了解,2020年平台化相关业务融资余额比年初增长50%,其中新增业务占比近7成,充分展现了平台化服务模式“小额、分散”的特点及有别于其他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浙商银行由行长领衔,跨机构跨部门组建团队,推动新产品研发,并确保跨部门、跨条线创新协同、敏捷反馈互动,在经营资源、财务资源、激励资源全面向平台化服务战略倾斜;同时,除了公司业务,该行在小贷、零售、同业等领域全面践行平台化服务战略,各板块运用平台思维加速业务转型,并逐步建立独立的技术运行平台、完善的账户体系、智能化资金管理系统、专项授信机制,大数据授信审查和风险管理平台等。

“平台化服务战略的形成,并不是临时起意或凭空想象出来的。”刘龙分享,平台化创新业务的贯彻落实需要战略定力,更是一个高层牵头、全行动员的一整套组合拳,其涵盖了从业务线、组织架构到考核激励等系统的自我革新动作。

极简报销、“e家银”: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浙商银行平台化模式已服务客户57117户,较年初增长33.7%,平台化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余额7400亿元,较年初增加2706亿元,增幅57.6%,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不良率仅0.3%左右。其中,该行应收款链平台借助订单通、分销通等系列“通”场景应用创新,聚焦供应链、产业链的服务需求,以点带面服务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覆盖了客户数超2.6万户,融资余额超1900亿元,较年初增长98%。

该行全面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的首年,经营质效已有所显现。刘龙认为,在“平台化服务战略”全面推进中,让人欣喜的变化是,“银行的平台化服务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介绍,除了成熟的对公业务平台化产品,该行还根据不同客群特点,以普惠金融为重点,围绕担保方式、效率、期限、还款方式等小微企业重点关心问题,陆续创新推出了涵盖小型、微型、个人经营授信和非授信四大类共40多个产品。

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员工报销,普遍都存在报销流程长、环节多,报销附件多,审批时间长,报销时效慢,而且通常无法自助查询报销进度等问题。为此,浙商银行开发了产品“极简报销”,这款该行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基于SaaS的费控共享产品,外部对接了携程、同程、滴滴、京东、饿了吗等多家第三方供应商,基本涵盖了企业差旅所需的用车、在线采购、餐饮、住宿等场景。

可以看到,在操作中,企业员工只需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完成从申请、预订、结算到报销的一站式操作,而且免垫款、免开票、免报销;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张发票一个账户一键处理,企业因此实现全流程管理与控制,极大降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

据介绍,产品推出之后,浙商银行在其原有的易企银等平台化服务覆盖的公司客户中进行推广,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及4万多个人客户使用该产品。

此外,该行还推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城平台“e家银”。该行的按揭客户通过浙商银行手机银行线上一键开通“资产池”和“在线卡”,完成“金融+非金融”多维度数据分析,数分钟之内就能获得个人资产及信用情况匹配的“在线卡专项信用额度”,用于在“e家银”线上购买家装材料等各类信用消费。

这不仅打破了之前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填写信息多、操作流程长、审批时间久等局限,改善了用户体验,也直接体现了平台化服务在零售客群深度运营方面的效用价值。

在刘龙看来,浙商银行的平台化服务战略不是一项产品或业务,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些产品与业务的集合或某几个具体的业务平台,而是通过“科技+金融+行业+客户”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它将重新定义银行业务和服务,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和场景化的方式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的平台,创新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开放、高效、灵活、共享、极致的综合金融服务。

过去两年,外部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大环境等等均有诸多变化,银行身处变局之中也正是变革之年。

如何在提高经营质效、提升综合服务、输血实体经济、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发展挑战中破局?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业分析是:麦肯锡在2019年曾给银行业开过一剂药方——制定数字银行+生态圈战略,将有望帮助银行在未来 5-10 年间将净资产收益率(ROE) 提升 2%-5%,并推动银行估值提升。

在银行同业纷纷落子其中之际,浙商银行基于其供应链金融+科技+制度创新活力另辟蹊径,自上而下、从内到外自我革命,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正为银行业输出一个独特的观测样本,后续能否穿越周期考验、结出硕果,值得瞩目。

责任编辑:bH_03116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