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不贩卖焦虑,但我发现真的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常常会深思一个问题:忙忙碌碌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资料图)
有专家说,对生命意义的过度探索,会使自己陷入虚无主义。
也许,这没错。但如果稀里糊涂,就能找到人生的信仰、意义,并活得轻松,那大家还会如此,愿意如此吗?还是说,年轻人活得稀里糊涂,更方便与容易被收割。另一个,我真的发现不是年轻人愿意多想,相反是被生活逼住了,不得不去想想。
小学时,肯定熬到初中就好了;初中时,肯定熬到高中就好了;高中时,肯定熬到大学就好了。
后来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好像被拖得更深了。上学三十年就是为了还那30年的房贷。
结婚以后,背井离乡、四处奔波,本意是让生活逐渐好起来,遇到难处不至于低三下四到处求人。可年复一年,自己仍然过得很拮据,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钱都还了房贷车贷,再流向医院。
自己明明没有懈怠,更不敢懈怠,为何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一地鸡毛?难堪不断,无奈不断。
一个又一个好听、动人的安慰在引导着自己前行,没有饱腹感。后来总有人告诉你,大家都是这样,你也安慰自己,大家都是这样,但正因为大家都是这样,难道不奇怪吗?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这么多人都保持着整齐的动作。
所以啊,最后发现这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周而复始,创造各种价值,做出各种贡献。表面上看起来都正常,大家好像都是这样,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至于到底是哪里不对劲,那就是自己的这一生,明明很辛苦,但好像活得并不舒服和自由。
其实说以上这些是什么意思?主要想表达的,年轻人连自己都活不明白,怎么去婚育?所以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因为年轻人,越来越活不明白了。
除了结婚,对生育更是有一种恐慌,例如即使有了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又何尝不是重复着如此的人生,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于是不愿生,害怕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也许有人说,我们的父辈和祖辈,他们不想这么多不也过来了吗?没错,所以这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人们的观念越来越趁向人性化。
02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大龄单身男女的态度,往往不够友好。觉得他们是婚恋市场上退下来的,筛下来的,更甚至会猜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问题,又或者是不是眼高手低,过于挑剔?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像游戏里过任务一样,到了年龄就结婚,结婚以后就付出,就隐忍,就贡献,一辈子都为了任务而活。
尽可能地去选择一种让自己相对舒服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成了他们“等”下去的信念。
看起来,30多岁不结婚很不正常,但反想,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用来完成别人的任务,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思想上的大解放吗?
这个世界太大了,也太精彩了,正因为如此,必须要确定自己的意愿,找到自己的喜欢。
正如读过的一段话,说:
“作为一个35岁的大龄剩女,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自己的处境。很多人都关心我的婚姻问题,也有很多亲戚朋友介绍,但我想说,我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又不用靠男人养活,就不能等一个特别的人吗?”
你看,“自我的幸福”已经正在成为年轻人的追求。他们的观念和想法,也越来越趁向人性化,符合人性,释放人性。
不像以前的人,20岁出头稀里糊涂地结婚,不需要搞懂为什么结婚,因为大家到这个年龄,都得结婚,仿佛是人生中的一件必须的任务。
后来的年轻人,想要把这个问题搞懂,或者,他们了解了自己。
03
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这当然也得提到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原因。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完成学业就已经不小了。
以前是什么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多农村地方的年轻人都没怎么上过学,十几岁便下来打工,成了一个“小大人”。20岁也到了很“正常”、“自然”的结婚年龄。可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20多岁,大概率还是学生。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现象,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必然跟着环境、社会的步伐前行、变化。
提到社会的发展,那自然也不能忽略经济的压力。
现在年轻人的结婚,就真的只是你情我愿就好了吗?完成结婚这件大事的背后,那些“标准配套”呢?你得有房,你得有车,你得有稳定的工作,最好,你还得有点存款,甚至,还有许多其他对你这个“人”的要求。
你看,仅仅是这些提到的要求,可能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能完成的吗?除非有父母的帮助,但又不是所有年轻人的父母,都有这样的能力。
于是等大家奋斗、努力,勉强攒够结婚的一些条件时,都已经老大不小了。当这些东西成为社会的普遍时,自然另一个普遍的情况,也就被造就了。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