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当前报道:“中国作家馆”主宾省湖南作家群亮相 现场对谈“时代的回音”

2023-06-17 15:38:45 红网
A+ A-

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图博会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作家协会设立的“中国作家馆”,今年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承办,同日正式开馆,2023年“中国作家馆”主宾省为湖南省。


(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摄影 李丹 北京报道

这是湖南作家群在北京的一次大集结。

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湖南省作为主宾省,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汤素兰及王跃文、水运宪、阎真、彭东明、龚旭东等湖南作家、评论家集体亮相,出席了开馆仪式。

“无湘不成军”“三个楚人可灭秦”,一直以来,湖南文化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的文化大版图中绝对是独放异彩的那一块。在“中国作家馆”的显要位置,一部部湖南文学原创精品,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

随后,一场由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时代的回音”对谈活动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从文学作品到文学对谈,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深入地了解湖南文学、热爱湖湘文化。

“时代的回音”对谈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小说里的时代印记

湖南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去年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多位湖南作家在文学期刊公开发表长篇小说,一大批湖南作家公开出版长篇小说,引起了很大反响。湖南长篇小说的创作丰收,加快了湖南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步伐。

其中,水运宪的《戴花》,阎真的《如何是好》,彭东明的《坪上村传》和王跃文的《家山》,发表以后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贺绍俊评价说,这四部小说不仅是湖南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故事里,湖南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

6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馆,著名评论家贺绍俊、龚旭东与著名作家王跃文、水运宪、阎真、彭东明齐聚一起,围绕湘味浓郁的中国故事、文学与时代、文学之变与作家的自我超越自、第三只眼中的湖南文学四个方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对谈。

一部在心里酝酿了40年的作品《戴花》,让水运宪十分感慨:“不同的时代印记,却有着相同的精神追求和传承。隔了四五十年,那个时代的一些故事,我们这代人不写,以后可能就没有人再写了。”所以在写作中,他总是饱含着一股激情,“我最动情之处往往是人最真实的地方。作品里的工人,有自己的品格,非常明亮的集体精神,非常忘我的拼搏精神,这其实也是中国当代工人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品格。 ”

聊到写作,水运宪表示,他有着一个最质朴的认识,就是坚持去讲一个好故事给大家听,写一本好看的书给大家读。“我经常写一段就回过头来把自己当读者来看,作品面对的是观众,是读者。”

同样,对于写作,阎真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能够回避生活的痛感。”对谈中,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写作的基本态度,那就是不仅要对生活贴地而行,写出生活本来的面貌,同时还要写出生活的痛感。“这个时代,从人们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每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但就是这个最好的时代,生活中还有没有痛感?怎么去写生活的痛感?对每一个作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阎真认为,这就需要作者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去表现生活。

阎真的代表作《如何是好》,就是以丰富的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对话、细腻的心理活动推进情节发展,真实、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也将主人公这一代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所面临的人生挑战展示在读者面前。就像龚旭东所评价的,阎真的小说不仅仅在于真实,还在于他很真诚地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

在“中国作家馆”主要位置,推出了以“时代的回声”为主题的湖南作家作品展。

独特的湖南文化品格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无论是观照现实还是重现历史,文学都天然与时代发生着或显明或隐蔽的联系;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文学都真切地表达着对时代或直接或婉曲的认识。

那么文学与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从彭东明的作品《坪上村传》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二。2021年建党百年时,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地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乡村所敞开新的历史和现实的前景中,彭东明创作了长篇小说《坪上村传》。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为自己家乡村庄及众多乡亲立传。“我在这个村庄出生长大,离开这个村庄之后又重新回到这个村庄,期间包括去扶贫、挂职,后来退休了回去修书院,所以我对这个村庄的人和事特别熟悉。”彭东明在书里回顾曾经走过的路,用每一个老物件带出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一个人物,通过这众多人物命运的转变、变化写出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变化。

所以,在贺绍俊的眼里,湖南的文学作品就好似湖南的山水一般。在他看来,湖南是一个美好的山水之地,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故事的湖南篇章,而这些故事又很好的抒发了湖南山水人文情感。他说,如果《坪上村传》像水,《戴花》像火,《如何是好》是心中有着坚守的这么一群人,王跃文的《家山》则像山。

《家山》是王跃文创作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对谈中,王跃文分享了自己对写作的三点坚持:真实书写、文化书写和中华美学书写。《家山》从故事发生地到故事人物原型都是真实存在的,他所理解的真实,是作品不仅要呈现出生活原来的模样,同时也要写出自己心目中生活应有的模样,是现实主义跟理想主义的结合,所以也有评论家说,《家山》是一部理想照进现实的小说。

同时,《家山》这部小说写了很多的风土民情,乡下的传统、礼俗、礼仪等等,但历史是传承的,文化是延续的。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同天地万物形成了稳定的情感关系、行为关系和行为习惯,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王跃文说:“我们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一个文化的存在,作家的书写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书写。”

贺绍俊认为,湖南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而湖南的作家也很好体现了湖南文化的典型品格。“在座的四位作家写的题材不一样,叙述风格也不一样,但他们其实都具有着一种独特的湖南文化品格,这也是湖南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中国作家馆不仅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的展览品牌,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中国作家馆里的湖南文学

据了解,今年是中国作家馆自设立以来,持续12次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亮相。它不仅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的展览品牌,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成为北京图博会上不可忽视的文学风景。

本届图博会,中国作家馆主要由新时代文学成就展、作家出版社精品图书展、湖南省文学成就展三部分组成,开辟“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专区,集中展示文学创作和出版成果。

同时,中国作家馆除了向国内外读者展示了当代作家整体精神风貌、宣传了中国文学整体创作成就,还重点将目光投向能够代表中国文学创作特色的某一地域或某一群体,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不同地域的作家群体及特有的文化特征。

湖南作为文化大省、文学重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有广泛影响力的佳作,为中国文学的丰富、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作协精心指导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湖南文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指导创作,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讲述“湘”味浓厚的精彩故事,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湖南出版集团更是依托旗下湖南文艺出版社、岳麓书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芙蓉》杂志等出版社和文学期刊,推出了众多文学新锐,培养了一代代“文学湘军”,聚拢了一大批国内一流作家。这份成绩单可以拉得很长:20世纪80年代,杂志曾推出谭谈、孙健忠、叶蔚林、韩少功、残雪、水运宪、蔡测海等老一辈名家;90年代推出唐浩明、王跃文、阎真、何顿、姜贻斌、少鸿、邓宏顺、陈启文等知名作家;本世纪初,又推出田耳、马笑泉、谢宗玉、沈念、于怀岸等文学湘军“五少将”。

通过此次主宾省的展示,未来,湖南出版也将继续扩大曝光率,聚拢更多一线名家、推出更多文学新人,催生湖南原创文学、打造中国原创文学高地,有情怀、有湘味地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湖南维度。

责任编辑:bH_06167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