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每日快看: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 环境监测管理供需关系的缺口

2023-06-04 17:26:39 中研网
A+ A-

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既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对物理因子如噪声、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又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资料图】

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表现为国有机构、外资机构和民营机构三者竞争的状态,由于第三方机构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之外,所出具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故已被接受。就民营机构而言,其起步相对较晚、资本实力有限、市场开放政策刚市场各方所广泛启动,随着近年来政策大力扶持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民营机构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增加。

环境监测管理供需关系的缺口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在环保领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各类环保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使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需要,“智慧环保”概念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供给难以满足民众和环境管理不断增加的监测需求,这种供需关系的缺口变大,迫切需要创新水、土壤、大气、污染源等环境监测公共服务,形成水、土壤、大气、污染源等环境监测管理新体制。而物联网和商业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结合,实现更为高效统一的人机交互系统,逐步成为智慧环保的主要发展方向。

2022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经两年,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已经实现系统性重塑,但这并不意味着分类设施基础建设达到终点。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如何推动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是摆在垃圾分类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智能绿色升级,推进数字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分类设施建设的不二选择。而且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信息化深入到哪一个领域,对该领域带来的变化往往是巨大的。因此,智能垃圾分类,必然是垃圾分类设施体系二次变革的突破口和催化剂。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北京已有社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了AI机器人,专门把混在其他垃圾中的可回收物筛选出来,不仅实现精准分类,还可以把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把其他垃圾制成衍生燃料供水泥厂、发电厂节省燃煤。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解决生活垃圾分类中心长期存在的人员紧缺问题。随着装备升级,误差率也会越来越低。

此外,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北京市东直门城市生态岛始建于2020年,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投资,由北京市东直门街道建设和管理的集大件垃圾拆解转运、垃圾分类宣传于一体的功能性设施,在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生态岛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加装了太阳能供电、风力发电展示、3D沉浸式体验厅、科普直播厅、互动式培训室、垃圾分类全流程手工壁画及广场和背景墙等功能设施。使生态岛在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生态教育等方面的传播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告》显示: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下称《公报》),“数”说2022年及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展示十年来北京生态“颜值”变化。

根据《公报》,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与2013年相比,2022年PM2.5、PM10、NO2、SO2年均浓度均下降一半以上。其中,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近60微克/立方米。

《公报》显示,2022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降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根据《公报》,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PM2.5为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3和54微克/立方米,多年稳定达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

与2013年相比,2022年北京市PM2.5、PM10、NO2、SO2年均浓度均下降一半以上。其中,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近60微克/立方米。SO2年均浓度从26.5微克/立方米,降至3微克/立方米,降幅达88.7%,多年保持极低浓度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基本相当。优良天数为286天,增加了110天;重污染天数由58天减少到3天。好天儿大幅增加,差天儿显著减少,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大气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

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

《公报》显示,2022年,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状况良好。

十年来,北京市水生态环境实现质变。优良水体比例显著增加,2022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7.9%,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8.1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动态消除。水生态状况良好,全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达到优良水平。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不仅多见于山区河流中,还“现身”凉水河、大石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市域内五大河流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密云水库水量创下历史新高,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景象成为常态。

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022年的44.8%

《公报》显示,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1,实现多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38.6%增加到2022年的44.8%,全市生态系统类型不断丰富、稳定性逐渐增强、持续性不断向好。

《2023-202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bH_07154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