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寒气”入侵汽车产业

2023-06-16 07:50:24 搜狐科技
A+ A-

日前,中汽协会发布2023年5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5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1.1万辆和20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3.1%和13.3%,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6.4%。而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06.3万辆和90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7%。

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行业企业效益水平处于低位。特别是年初的价格战爆发,迫使不少车企硬着头皮跟进,汽车市场的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日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


(资料图片)

这段话曝光后,很快便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但是细想,话粗理不粗,人间清醒。最近深陷价格战的车企过得实在艰难,有关车企裁员、与供应商闹掰、工厂关闭、资金链紧张的新闻一波接一波。

不论是削减日常开支,对供应商提出较高的“年降”要求还是组织架构调整,车企的动作和目标都指向降本增效。在经历过价格战的惨烈之后,如何在更卷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生存下来,成为摆在车企面前最重要的命题。

寒气吹向每个汽车人,降本增效为共识

在车市寒冬中,全球多家车企均开启“断尾求生”,通过裁员、关闭工厂、与供应商议价等方式以求度过低迷阶段。日前有媒体爆料称,福特南京研究院已开始裁员。为了防止有突发情况,已安排安保工作人员进行秩序维护。

尽管官方已经作出辟谣,外界对于福特在华裁员的猜想依旧没有停止。毕竟自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全球多家车企实施新一轮大裁员。除了福特,连BBA等豪华品牌均在通过裁减人员已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受大环境影响,裁员降本也成为了各大车企的“无奈之举”。今年第一季度,跨国车企普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包括大众集团、宝马集团、特斯拉、通用汽车、本田汽车等。跨国车企利润下滑各有各的原因,但在中国市场,最关键原因还是价格战。车企们“大打出手”,疯狂降价,虽然销量数据会比较漂亮,但最终结果肯定会不尽人意,并拖累了其利润表现。

另外,价格战的爆发对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日引发热议的长安汽车“克扣10%供应商货款”风波,将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又摆上了台面。按照惯例,车企每年都会要求供应商进行“年降”,但这次供应商主动将这件事摆在台面上控诉,反映出目前跟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过得“并不好”,同时也不难看出价格战的冲击已经扩散至整个产业链。

裁员、重组,大众汽车渴望穿越生死线

削减开支、向供应商压价,是控制成本的手段之一,在此之外亦有车企希望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来达到相同目的,例如大众汽车。据报道,德国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正计划对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进行大规模重组。据悉,此次重组的第一步便是削减成本。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称,这是“数十年来最大的重组”。

身为传统车企领军者,大众汽车集团现阶段正通过提升组织效率的方式,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均被投入到未来新四化领域。虽然大众汽车在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方面虽然早有准备,但现阶段想要实现盈利并非易事,此种情况下,大众汽车只能积极进行人事调整,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各家车企近期业绩表现以及当前的外部环境来看,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开始采取了降本增效的措施,应对市场下行所带来的影响。不过,裁员、压榨供应商等措施或许能解决短期困境,实现一定程度的降本,但绝非长久之计。

面对此种情形,很多车企除了裁员、要求供应商“年降”外,也更加关注技术积累,降低研发成本,以及垂直整合供应链和提升数字化水平,同时也会抓紧专攻“盈利”项目,把最能够带车企“熬过冬天”的长板做大做强,以求更好地走出困境。所以说,当汽车市场加速“内卷”,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有实力的车企肯定不愿错过机遇,至于如何化危为机,需要大家去思考。

进入2023年,面对全球金融风暴、车市价格战等消极因素,削减开支、降本增效,以期优化现金流,成为车企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车企如果不把品控摆在首位,失去品控得来的“降本增效”将是无稽之谈。轱辘哥再次呼吁,车企在启动“降本增效”措施的同时,一定要坚守品控这一底线,最后也希望车企们能早日走出阴霾,迎接新的曙光。

责任编辑:bH_05166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