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区教育水平和区域发展再次强势同频——最新一次的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检测评估中,滨江名列全省第一。
在此大背景下,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工作的推进之中,高新区(滨江)捧出的“教育新版图”,到底为滨江注入了怎样的新活力?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往智慧新天地方向,东临新浦河、西靠西浦路、面朝鸡鸣山路,一处崭新敞亮的建筑,很难不被人注意。这里,就是刚刚开校的振浦中学。它还有一个颇为贴合高新区气质的名字:杭州竺可桢中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学校以‘竺可桢’命名,不仅具有现实的纪念意义、榜样意义,更具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课程意义。”校长欧自黎说。
学校以竺可桢“求是”精神为指引,以“高起点、小而精、发展型”的定位,通过开设打通班级和年级的主题学院、分层走班选课、主题课程开发、双师学分评价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宽视野、强素养、会成长”的竺可桢学子。
同时,为满足教育前沿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预设了 “精细专业教室”“新课程孵化室”和“教学实验室”,更特别设置“竺可桢气象学实验室”,结合学校所处钱塘江地理位置,开发校本课程,传承知识和精神。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了杭州竺可桢学校开校,西兴中学改扩建项目也已圆满完成,意味着滨江又一所集传统书院式、绿色园林式、海绵型校园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学校的落地。
此外,高新区(滨江)今年的教育配套还将投用6个、完工6个、开工4个。不久的将来,一座座幼儿园、小学、中学,将在滨江遍地开花,更多孩子都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孩子的身体”越来越棒。江南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陈绛觉得,最近夸自己的人变多了,在小区里走路,也会有同学家长迎上来问:“绛绛,你最近是不是练舞蹈了,感觉身体挺拔了很多?”
其实,陈绛的变化不是舞蹈带来的,是她最近在学校练习“BIN-GO平衡正脊操”。
今年3月以来,区教育局推出“BIN-GO平衡正脊操”,全区各中小学校利用眼保健操前后、阳光大课间等时段全面普及落实。此外,滨江还同步全面开展了全区中小学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工作,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全年将计划完成2.4万中小学生的筛查工作。
正脊带来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但在学生群体,看不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紧要。滨江推行的“润心行动”,就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滨江所有新入职的教师,都需要参加浙江省心理健康C证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区在编在岗的老师C证持证率已达到100%。
滨江的另一套心理健康“组合拳”,则包括了在全部中小学校设置心理辅导站,并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形成一支稳定而专业的队伍;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课辅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导航站”,邀请省级专家、特级教师入驻指导等等。
截至目前,滨江已实现全区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活动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指导活动93场,覆盖学生、家长31404人次。
此外,这里更搭建了针对学生、老师、家长的三向赋能平台,发布了《滨江好家长成长攻略》和配套资源包,助力家长成长。连续开展一周的滨江家庭教育指导周,也聚焦情绪管理、亲子沟通、学业指导、成长规划,通过专家讲座、圆桌论坛等形式,帮助滨江家庭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推动着家校社协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学校的课堂”越来越大。滨江区的学生未来将有哪些特质?滨江的答案是,将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知识、必备技能和关键能力。
每校每天在开设一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运动项目不少于7种,且每校拥有艺术特色项目不少于2项。特长学生培养模式的建立下,出于对学生先天禀赋和个性差异的尊重,杭州智力运动中心滨江分队和儿童艺术团滨江分团也纷纷成立,为孩子们搭建起了活动平台和展示舞台。
五育并举的实验学校创建工作中,“各美其美”的特色办学也成为滨江亮点,东冠小学健美操队登上央视,校园足球“滨江模式”全省分享,2022年杭州市学生体质健康全市第一,教学质量创新高。
此外,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滨江的孩子们还有了一个更大的课堂——社会。
滨江有2000多家高新企业,创新文化浓厚,这是高新区(滨江)的优势。滨江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教育大联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实施办法》后,首批就有16家区内高新科技企业加入了共担育人使命的队伍中,开启了协同育人新模式。
这里积极发布的“科技教育大联盟”研学地图,更整合了15家联盟基地的27门研学课程资源,开设了研学批次50余个供学校选择,目前已有共20批次学生到环特生物实践基地、苏泊尔电饭煲基地研学。
可以说,在今日滨江,随着“学有优教”专项工作持续深化,孩子们已完全可以在家门口就读美丽的学校,遇见优秀的老师,相识真诚的伙伴,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场人生的修行,从这里开始,无疑值得。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马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