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孔凡哲 杨佳月
(资料图片)
阳春四月,处处生机盎然。
4月18日华灯初上,在浚县新镇镇后枋城村,村民们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文化广场上大妈们在排练舞蹈,大爷们围在一起下棋,路边时不时有车辆驶过新修的道路,孩子们笑着、闹着,好一幅怡然自得的画面。
然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仍在忙碌着进农户、听民声。
“多看、多问、多跑腿,要下真功夫,才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平说,“眼看着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日子越过越舒心,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
后枋城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人口1290余人,310户,6 个村民小组, 3000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
陈平说:“怎么样才能让老乡们过得更好,是我们驻村工作队队员日思夜想的大事。”
自去年6月份驻村以来,陈平带着队员们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白天入户帮扶,解决实际问题;晚上加班整理,汇总数据……同时,与在外党员、经济能人等进行电话沟通,征求发展建议,找准发展思路。
工作队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统筹调动多方力量、各类资源,高标准、大投入,积极配合新镇镇党委、镇政府工作,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后枋城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活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后枋城村已建成道路80条,长度6000米,排雨水管网已开挖4000余米,铺设直径300毫米的雨水管4000余米,铺设直径150毫米的雨水管300余米。同时,修建文化广场、建设党建中心、村卫生室,并安装太阳能路灯……大大提升村里的形象。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里100多盏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村民们感慨万千。
村民闫俊华说:“以前家门口杂草丛生,一下雨脚底沾满泥土,现在村里道路硬化好了,‘泥水路’摇身一变成了‘水泥路’,大家出行方便多了,而且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十分亮堂,茶余饭后,大家就聚集在刚刚建设好的文化中心广场跳舞、健身,村民也有了城市生活的舒适感、满足感、幸福感,打心底里高兴。”
此外,记者了解到,后枋城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20世纪80年代村里相继建成了造纸厂和面粉厂,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后枋城村而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关键。
去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带动村民将村里的小麦、玉米、红薯等进行深加工,相继卖出了价值近6万元的产品。这让村民首次尝到了粮食深加工的甜头,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产业的新出路和新希望。
“对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由衷地感激,他们细心周到服务,把党的好政策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让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村民赵运喜说。
“下一步,将继续引导村民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发力,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并形成自身的品牌。”陈平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据了解,去年以来,帮扶队还举办关爱关心残疾人活动,对村里33名肢体障碍和听力障碍人士进行捐助,为其提供米、面、油等物品,以及进口助听器、轮椅等价值20万元的器材。不仅如此,还积极捐献体育用品、开展落实乡村振兴“99公益”慈善募捐活动等,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近日,驻村工作队通过努力协调,帮助后枋城村争取到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项目,申报项目资金正在报批。
“从细微处办实事解民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后枋城村乡村振兴的脚步走得更快,也走得更实了。”后枋城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海峰说,“下一步,我们将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党支部战斗力、党员凝聚力、群众向心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