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天天微动态丨倒计时十天!这场大展将告诉你“敬奉贤人”有多重要!

2023-05-16 17:36:40 上海奉贤
A+ A-

奉贤人有多爱“贤”这个字


(资料图片)

在城市的宣传语中

“敬奉贤人见贤思齐”

就涵盖了两个“贤”字

为什么要敬奉贤人?

即将亮相奉贤博物馆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的

一件重量级展品

中山王厝壶

也许就能告诉你答案

在这个方壶的外壁上

四百余字的铭文中

“贤”字竟然出现了6次

还出现了“贤人”二字并举

01

这篇铭文上的“贤”字

为何看起来有点“陌生”?

“贤”字长啥样?全国人民都知道,奉贤人民更是再熟悉不过。

贤园贤文化长廊上的72个“贤”字

贤文化滋养着城市精神,“贤”字的各种艺术字体,也是奉贤城市客厅中重要的文化部件。在贤园中,贤文化长廊中就有72个“贤”字的艺术字体。

中山王厝壶上的“贤”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微信号四九山房印学公社

不过这次即将亮相奉贤博物馆的中山王厝壶铭文中的“贤”字,跟市民熟悉的“贤”字,似乎长得有点不太一样。

中山王厝壶上的铭文字体是被誉为中国最美文字的“中山篆”,刻在青铜器上文字,因其载体材质,也被称为“金文”,这篇铭文由于字体工丽秀美、笔画纤细,也堪称战国时代金文之冠。

中山王厝壶上出现“贤”字的铭文片段及释文

由于中山王厝壶这件器物及铭文的重要历史意义,其铭文拓本常作为古文字学的课件及书法爱好者的字帖,因此在大展开展之前,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关于铭文的原文及释读材料。

中山王厝壶的腹壁上,刻有448字的铭文,其中,奉贤的“贤”字出现了6次。

“贤”字的繁体字为“賢”,上面从“臣”从“又”,下面是一个“贝”字,而中山王厝壶上的“贤”字,下面明显是一个“子”字,字形同简体字“孯”差不多(仅用于比较字形,简体字“孯”,跟“贤”字无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源:李学勤《字源》

“賢”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当时,“賢”字的写法,还没有下面的部分,字形有点像今天的简体字“臤”(仅用于比较字形,简体字“臤”,不是“贤”字)。底部加上“子”字的写法,也是战国时代常见的“贤”写法,是“贤”字的异体字之一。

常用字形的发展与定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秦朝“书同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将战国时代不同国家的字形统一为秦小篆。此后,上面从“臣”从“又”,下面加上“贝”,成为“賢”字的标准字体,也成为今天简体字“贤”的简化来源。

02

这篇两千多年前的铭文

为何反反复复出现“贤”字?

两千多年前,这篇中山王厝壶铭文,究竟说了什么?“贤”字在文中怎么理解呢?这篇铭文为什么会频繁出现“贤”字?

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处于燕赵之间,后被赵所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铭文记载,这是中山王厝命令他的相国铸造的酒器。当时,燕王哙把王位传给相邦的儿子,引起了政治风波。齐宣王趁机伐燕,根据中山王厝壶和中山王厝鼎的记载,当时中山国也参与了伐燕的战争,并占领了大片燕国疆土。中山王命令相国,选择用从燕国得来的青铜,铸造了这个方壶,用以纪念中山对燕的胜利。中山与齐国联合伐燕,在史书并没有留下相关记载,这个方壶的出土,也弥补了史书的空白。

一个小国,何以在大国林立的战国时期生存发展,并取得伐燕的重要胜利?“贤”字反复出现在这篇铭文中,也讲述了“任用贤能之人”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如铭文中的第一处“贤”字,原文的句子,翻译成对应的简体字是“举贤使能”,大概的意思是国家要推选贤能之士,这句话听起来比较熟悉,和《礼记》中的经典名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的“选贤与能”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又如,铭文中的第四处“贤”字:“夫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古代的圣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就在于有贤能之人的辅助。至于怎么才能留住贤人?这篇铭文也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篇铭文中,“贤人”两字并举,出现了两次,正是为了回答,怎么样吸引贤人、怎么样留住贤人这个问题:“故辞礼敬,则贤人至;愿(一作質)爱深,则贤人亲”。“敬奉贤人”有多重要?这篇铭文,可以说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都是在告诉中山国的后人,要重视贤人!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今天的奉贤,依然能听见回响!5月26日,奉贤博物馆“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与市民对面对。当然,除了这件重量级展品,现场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哦!

不说了,小编去买放大镜了……

(转自:上海奉贤)

责任编辑:bH_02135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