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1日电 据《经济学人》报道,在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绿色转型的投资热情与日俱增——对电动汽车产业热情高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1年,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了50%,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股价也增长了68%。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巨大的问题。如果全世界要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那么,所需投入的资金还要翻两倍不止,高达每年5万亿美元。基金管理界更是充斥着“漂绿”现象。可持续发展评级项目激增,而评价标准互相矛盾,同时,许多基金绿色资质造假误导投资者,
这个时刻,欧盟出场了。欧盟出台了一项新的标记系统,也可以叫分类系统,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将经济细分为各类活动,包括安装热水泵和污水污泥的厌氧分解。欧盟的理念是基金机构和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来披露其活动中哪些是符合绿色标准的,从而释放市场上的大量资金。该提案已酝酿多年,12月3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其最新版本。
各国的能源来源不同,因此该提案的实施必然带有政治色彩。不过,这样分类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欧盟的分类标准认为,只要能够按期处理有毒的核废料,核能也属于绿色能源,但遭到了德国绿党的强烈反对。核能确实在实现净零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如果只在过渡时期将核能认定为绿色能源,那这种分类似乎又太谨慎了。认定天然气是绿色能源也饱受争议,但这样的分类实际上符合一些评估结果,天然气在未来10年将是至关重要的过渡燃料。由于天然气将取代污染更严重的化石燃料,欧盟在特定时期内将天然气认定为绿色环保能源,计划在这一个10年的末期通过批准,并在2035年前向清洁能源转型。
这项规划的缺点在于官僚化。简单化的分类可能会导致纯度测试,致使基金将不良资产排除在外。实际上,资产市场一项关键性工作就是经营污染性企业并控制污染排放。这种分类是静态的,但科技发展将将减少一些活动的碳强度,并带来分类无法预见的新发明。这种分类符合欧洲气候融资的理念,出发点好但收效甚微。欧洲的气候融资理念包括让欧洲央行购买绿色债券(这可能超出了央行的权限),以及对银行进行绿色“压力测试”,实际上这些资产寿命比最具破坏性的气候变化的期限还短。
还能做些什么呢?应该要让投资者更容易地最终其资产组合的碳排放,如今很难做到精确追踪。零排放的基金固然优秀,但能够快速削减碳排放的基金或许更好。这就需要新的信息披露,以便投资者追踪碳排放,避免在供应链上重复计算碳排放。这样一来,系统管理更加简单,那些在绿色问题上争论不休的国家也更容易达成一致。一个新的全球绿色信息披露组织既已成立,就应尽快开始运作。
欧盟更进一步的目的是利用碳定价来改变资本分配方式。仅仅依靠投资者的分类法拯救地球显然存在局限性。机构投资者控制的上市企业排放量仅占全球三分之一不到。投资者也没有明确的环保动机。如果投资者不介意名声,那么持有污染性资产就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为何这些资产越来越多地流入到私人手里的原因。
相比之下,给碳足迹定价将会影响整个经济而非仅仅是上市企业,这会让利润动机与减排目标完全一致。欧盟主要的碳定价机制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大规模,但是,尽管欧盟正在努力扩大碳定价的范围,也只覆盖了41%的排放量。如果欧盟想要靠释放金融力量来应对气候变化,从而引领世界,那么碳市场才是其应该集中努力的地方。
(翻译:姚玉霜 编辑: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