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数月的“四升一降”格局被打破,五大上市险企前七月保费全部正增长。
八月中旬,多家险企先后披露前7月保费收入数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从保费收入规模来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排名第一,前7个月实现保费收入4861.99亿元。中国人寿紧随其后,实现保费收入4696亿元。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160.33亿元、2646.22亿元、1122.02亿元。五家险企共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8万亿元增长4.29%,增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0.14%。
不同于此前,这份最新的成绩单显示,今年前7个月五大上市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均为正增长,打破了延续数月的“四升一降”格局。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人保,前7个月保费同比增长10.81%。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同比增速分别为8.02%、2.06%、1.81%、0.15%。
分板块看,人身险方面,A股五家上市险企前7月总保费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人保增长13.4%、中国太保增长5.5%、新华保险增长2.1%、中国人寿增长0.1%。
7月单月,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总保费同比分别增长13.7%、6.6%、3.1%、1.6%,在前7个月保费总额中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就增速而言,相比于上个月,多数险企7月也大幅度提升,例如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保费同比增速分别提升33.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
透过攀升的数据不难发现,上半年的疲软过后,上市险企正在经历一轮保费“回暖”。
其中不论保费增长幅度还是速度,人保寿险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而结合其披露的数据来看,主要受益于续期及趸交业务贡献的保费收入。今年前7月,中国人保人身险板块趸交保费增长56.2%,而期交首年保费降低8.6%。
如果说保费是“面子”,那么作为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的体现,同一周期内的新业务价值则是“里子”,趸交过大的产品结构或拖累公司整体新单价值率。
事实上,不止人保,寿险公司过去7个月尽管保费出现明显增长,但新业务价值仍然普遍承压。
对此,开源证券研究员高超指出,2022年以来,保障型产品需求仍未恢复,储蓄型产品如中期年金、增额终身寿或发力支撑保费,考虑到产品结构变化,上市险企7月新业务价值同比或受影响。
另一方面,险企的渠道转型等方面仍未见明显改善迹象。招商非银分析师团队认为, 当前寿险行业处于改革深化阶段,各公司积极主动提升代理人质态、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叠加后续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基数逐季走低、市场对经济和相关风险的情绪修复,有望推动寿险新单销售。
相比之下,财险板块维持了不错的发展态势。
保费收入方面,财险“老三家”今年前7个月均达到或接近两位数增长。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分别实现3078.49亿元、1708.12亿元和1050.27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2%、10.91%和12.06%。
作为财险收入的大头,车险保费恢复增长是带动财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前7个月车险保费为1501.67亿元,同比增长6.9%,7月单月,车险保费同比增长8.4%,而这背后是乘用车销量的同步增长。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当下,国家大力实施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车下乡等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使得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0%,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17%。后续,随着汽车产业链的继续复苏、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销售不断增长,有望推动车险保费和市占率的稳步提升。
保费增长的同时,车险行业的承保盈利情况也较为可观。据了解,上半年车险行业综合成本率大约在97%左右。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这主要受益于监管引导,上半年一季度未出现恶性的费用竞争现象;同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私家车、货运车行驶里程及货运量都有了明显下降,促使传统车险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另外,在新能源车险业务方面,随着新能源车赔付数据的积累,定价也更趋合理,综合成本率或从原来的110%改善至100%,相关业务已接近盈亏边缘,业务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非车险方面,今年以来,各公司持续加强对非车险业务结构的调整,通过各种降损增效措施不断优化非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预计全年非车险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