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媒体报道,近日,德州市一位家长在给新出生的孩子上户口时,婴儿“文化程度”一栏被标注成“文盲或半文盲”。对此,当地派出所回应,新生儿落户时有些选项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家长介意的话可以去掉。
添人进口,家业兴旺。给孩子上户口本来是一件高兴事儿。从朴素感情角度而言,家长都希望孩子有着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孩子“文化程度”一栏,原本应该标注“学龄前儿童”,却出现了“文盲或半文盲”的奇葩选项。如此,设身处地想一想,家长自然感到尴尬乃至不悦。
更让人感到不解和气愤的是,当地派出所竟将此事“甩锅”给电脑自动生成系统,还不痛不痒地表示“介意的话可以去掉”。冰冷的、没有感情的电脑当然不会“喊冤叫屈”,家长提出异议当然也能够作出修正。只是,这种“责任倒置”和“权力傲慢”伤的却是人民群众的心。因为,一个简单的判断在于:但凡当地派出所户籍办理人员有些同理心,与人民群众有些情感共鸣,这种近乎荒唐的事情就完全可以避免。
说到底,造成此事的根源还在于当地派出所作风不严谨,服务不“走心”,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利益。在各地致力于打造精准化、精细化公共服务的今天,这种生硬冷漠的作风和态度,也凸显个别基层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还没有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作为入脑入心、付诸行动的信条和圭臬。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体现在诸如此类的细枝末节之中。这需要基层公共管理服务部门心怀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温度,与人民群众多多进行换位思考,用慧眼去发现不足、梳理问题、改进作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愿这起新闻事件能够成为一面小小的镜子,在映射出问题和不足的同时,也能够给公共管理服务部门再上一堂启示课:只有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才能真正顺民意、赢民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好地树立起“服务型政府”和“民生型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