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工长孙定州和他妻子张娟。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相关资料图)
西安2月的天气,乍暖还寒。站在中建八局西北公司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看台上览视,百余名建设者穿梭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工作区间,矗立的塔吊点缀着现代化施工建设的繁忙生产图景。只有不远处,那列长长的队伍显示着今天的不同。
在中建八局“青春献热血 挽臂为三秦”无偿献血活动现场,年轻人紧贴着,一个接一个,安静而缓慢地向着采血大巴前进。青春洋溢的脸庞满带着期待与忐忑,显得队伍末尾那对中年夫妻格外醒目。
献血活动现场。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为报救妻之恩 1人24年36次13500毫升
“咱这,得是献血的队伍,那我们能献不?”浓重的陕西方言打破了沉静的气氛,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俩人压低声音小声商量,“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献上,好像离上次的时间有点短”“先看看系统能不能通过,咱俩肯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正是中建八局西北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的建筑工人,1-3段工作面的木工工长孙定州和他的妻子信号工张娟。
献血活动现场。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1998年3月,24岁的孙定州妻子产后大出血,气息奄奄,靠着几次输血才将情况稳定下来。“是爱心人士们捐献的血液,才让我老婆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我的家庭不至于‘崩塌’”,孙定州语气平和叙述道,但眼底闪着的泪光还是暴露了情绪。那段令人后怕的经历,让他暗下决心,要通过献血来回馈社会,帮助那些像他妻子一样需要血液救治的病人。
孙定州24年的献血证。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血液可以再生,而生命只有一次,献血,我义不容辞!”孙定州的这句承诺,在24年间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36本的无偿献血证,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铜奖,见证着他用滚烫热血为生命接力所付出的努力。“我跟前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在献血,但都不知道我具体献了多少,我想坚持献血的人都跟我有一样的感受,一年、两年……慢慢得就跟穿衣吃饭一样,习惯成自然。”就这样,献血变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孙定州献血所获荣誉展示。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咱是木工,经常跟着项目走,工作的地方就不固定。但是只要有时间,我肯定寻着空就找血站,把今年的份儿献了,这样心里才能安稳了。”24年来,他的献血“足迹”已经遍布北京、哈尔滨、天津、石家庄、银川、西安、延安、渭南、商洛、昆明、临汾、三门峡、庆阳、延安……献血总量达13500毫升。
善良与温暖延续 “种”下更多生机与希望
“刚刚大巴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献血量大概相当于三个成年人身体里的血量之和,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能救17个人。这些我从来都没细想过,但每当收到血站发来的血液被使用短信,心里总会感到暖暖的,觉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从被帮助到主动伸出援手,一次又一次的奉献熨帖着他的心灵,让他的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木工工长孙定州。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为了 “种”下更多生机与希望,2014年献血时,孙定州填写了捐髓志愿书,留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捐髓救人。而随着对无偿献血的深入了解,他也开始捐献成分血。
“正常情况下,全血需求量较大,但血小板用得更急。一次两个治疗量,间隔周期也更短,帮助的人也更多。”谈话间隙,他又一次强调“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尽了自己一点绵薄之力。这样急人所难互助互爱的善举,不止我一个人会一直走下去,我还会用自己的行动继续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
能献血也能“造血” 夫妻同心共筑大爱“长城”
“没事,我肯定满足条件”,孙定州因献血时间间隔不足6个月无法参与本次献血,张娟迅速“接上”工作人员的话,熟练且认真地填写献血登记表,安静地接受体检和初筛。
张娟完成献血。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供图
“我跟着他,也献了好多次血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我就陪他。”紧握丈夫的双手,她笑意盈盈,“最开始,我总是会劝他不要每次都400ml,不是不想让他奉献,毕竟是做体力活的,心疼他。”说着说着,张娟的声音微微哽咽。但她马上补充道:“慢慢地我也想明白了,也正是有一个个像他一样善良和坚持的人,才会有无数个跟我一样的用血者安全康复。而且克服了第一次的害怕心理,献血真的会慢慢成为自然的事情。”
400ml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张娟第7次捧起了无偿献血证书,她温柔地朝着丈夫微笑了下。加上丈夫的那份,截至目前,夫妻俩总计献血量已达16300毫升。“我俩肯定会活到老,献到老,我们还有12年,肯定会献到60岁。”说起以后,孙定州爽朗地笑了。
为生命接力,与无常对抗,自2016年起,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每年开展“中建蓝 五四红”爱心公益献血活动,呼吁广大青年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目前已组织十余场活动,公益献血人次达400余人,献血总量超过14万毫升。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