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每日速看!南昌:“一减一增” 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023-03-08 09:22:27 中国日报网
A+ A-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加法”,让绿色成为城市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曾是南昌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600亩,自1997年投入运营到2021年封场,累计填埋垃圾1.2亿立方米,约1700万吨。过去,敞开式的填埋作业让这里垃圾成山、蚊蝇滋生、臭味扰民,周边群众反映强烈,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环境问题、民生问题。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整治,麦园已经实现了从垃圾填埋场到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蝶变。南昌累计投入35亿元,一方面,对麦园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防止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外泄;另一方面,将“填埋”变成“焚烧”,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资料图片)

“我们的一些气体经过处理以后排放的数据实时连接国家平台,它对我们的一些排放指标是实时监测的。如果我们一旦有任何的违规排放,就立马会在他们的平台上报警。”麦园垃圾填埋场治理公司负责人张杰介绍。

通过清洁焚烧,这里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的一半以上,并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零填埋”,南昌“麦园整改经验”成为南昌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展示的“靓丽窗口”。

前湖,一条穿行在南昌红谷滩的美丽河流。这里风光秀丽、美景如画,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打卡,优质的水环境也引来不少鸟儿聚集。

作为南昌“一江十河串百湖”发达水系的重要代表之一,早些年,由于前湖水系周边区域生活污水激增,部分先期建设的单位、小区存在未实施雨污分流等问题,导致前湖水体恶化,甚至出现了发黑、发臭现象,一度成为周边居民的烦心事。

为彻底解决前湖水系突出问题,2022年初,南昌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初见成效、半年取得明显成效、一年内大见成效”,制定了全流域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护坡覆绿、引水活化等系统治理方案。通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前湖水系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Ⅴ类水质提升至Ⅳ类,总体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

近年来,南昌在“山水文章”上下功夫,持续做大绿色增量,着力推进城市更新,通过“建绿透绿”等举措,重点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绿色成为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底色,全力打造宜居、绿色、智慧之城。

不久前,赣江西岸的南昌赣江市民公园四期完工,景观绿道、彩色跑道、青翠草坪,处处尽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赣江西岸形成了一条长达28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将赣江市民公园、南昌之星摩天轮、秋水广场、南昌舰主题公园等串联起来。

如今,每天来这里休闲散步的居民、游客络绎不绝,80多岁的王婉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女儿一起来这里休闲散步,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家常。

南昌市民王婉芬:“小孩子也在这里,老人家、年轻人下了班都爱到这里走,一般我们晚上都爱来这里散步,环境是越来越好,空气也好。”

南昌市民万四林:“每个小区门口都有绿化,包括公园、小孩玩的设施。湿地公园越来越多了,天也蓝了,赣江的水越来越清了,我们感觉很自豪 。”

去年以来,南昌开工建设城市休闲空间52个、城市公园13个、绿道26条。截至目前,南昌累计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国家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1个。

“我们依托南昌丰富的水系资源,累计投入580多亿元用于湿地保护,实施了玉带河、象湖、幸福渠等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通过截污纳管、水系连通、自然岸线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修复了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善了城乡人居生活环境,有效保护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使全市各类湿地面积占比超过了20%。”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宏文表示。

随着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日益改善,在南昌“抢镜”的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时隔40余年,江豚再次嬉戏于赣江扬子洲水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现身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鹤、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在鄱阳湖越冬,“候鸟天堂”名片不断被擦亮。

(南昌广播电视台 李良生 陈旻 赖颖江 李琳)

责任编辑:bH_0366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