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让碧水蓝天成为新常态

2022-12-21 17:38:36 中国日报网
A+ A-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碧水波”。”“庆云的天太蓝了,就像蓝宝石一般”!许多来到庆云的外地人无不感叹!今年以来,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坚持生态优先、遵循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碧水蓝天已经成为新常态。

打出治气“组合拳”,全方位护航蓝天白云。近年来,庆云县始终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多次开展“蓝天保卫战”集中行动,持续开展扬尘、散煤、油品质量等七大专项行动,分类施策,改善空气质量。扬尘治理是提升空气质量的关键。庆云县成立由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等部门单位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职能分类管控,围绕建筑工地、渣土运输、道路扬尘、工业企业、商砼企业及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实现扬尘防治监管全覆盖。

图为:城区内河道联通,岸边种植水草


(资料图)

针对劣质油品问题,开展油品质量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扰乱成品油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实施“一厂一策”治理,对家具制造、钢结构等表面涂装行业的13家企业重点跟踪,从源头替代、工艺优化、末端治理等环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加大车辆管控力度,开展超标排放车辆集中整治、集中停放地入户监督抽测、柴油货车联合执法检查及非道路移动源执法监管等工作,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推进“三水共治”,引来碧水绕城民心畅。针对水污染问题,庆云县超前谋划,在2016年底就启动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里子”后“面子”的顺序,同步实施了路网改造、污水厂建设等系列城市配套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解决了汛期积水问题,也真正实现了雨水进河、污水进厂,改造后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自然净化;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大幅改善了水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图为:城区公园湖畔水质清澈

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达9亿元,改造雨污分流管网200公里,涵盖29条城市道路,城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雨污分流的同时,2017年3月,庆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河长,各级干部逐河明确监护河段,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并推行县月巡、乡周巡、村日巡、河长办每月一督查的“三巡一督”长效机制。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庆云县启动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投资3252万元,建设紫金湖湿地,以黄花鸢尾、千屈菜、睡莲、苦草等湿地植物,搭配本土乔灌木、地被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建起生物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铺设引水管线,将康泉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紫金湖湿地,经过“潜流+表流”的净化达标后再引入清水河—玉水河人工湿地进行自然净化,达到一湖清澈两河的目的,最终经跃进渠进入漳卫新河,构建起流通水系,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图为:俯瞰庆云城区美景

织密“责任网”,打造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庆云县着眼长远,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早在2017年,庆云县就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主任的庆云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19年,又按职能分设14个专业委员会,由全县相关部门、乡镇组成,明确生态委办公室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压实了各相关单位的环保责任。生态委一经推出,全县生态环境工作协调机制愈发顺畅,治理格局焕然一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为进一步织密“责任网”,庆云县推行环保工作不定期通报制度,对空气质量、环保问题等排名通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实施环保失职追责制,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落实,让“生态账”成为领导干部头上的“责任账”。同时,发布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通告,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良好氛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一条美丽如画的绿色之路,在庆云县蔚然铺展。(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bH_03354

关键词: 碧水蓝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