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1点,气温已降至-20℃,作业一区中15站却灯火通明,人影绰绰。这里,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今年9月,中15站被确定为长庆油田重点改扩建站,需新建50万方压缩机、100万方脱水撬各一台,该站完工后,将成为靖边气田唯一一个具备百万方处理能力的集气大站。然而这个火线上马的重点工程却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疫情封控和物资无法到位的重重难关,气田产能建设项目组为了抢工期、抢进度,三班倒、通宵干,在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住在自建简易板房中昼夜鏖战,将原本所需的2个月工期压缩在了短短28天,如期满足了投产条件,将接力棒顺利递交到了作业一区的干部员工手中。
【资料图】
四个通宵熬红的双眼
黄土高坡的深夜,凛冽的寒风掠过大地,一弯明月挂在天边,似乎也在躲避着无情的寒风。驻守在站上的干部员工已经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这96个小时中他们断断续续休息,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疲倦的双眼布满血丝。
“从11号下午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跟脱水撬‘掰手腕’,一直掰到了今天。”笔者见到鲁康华时,他已经坚守岗位73天,脸上被冻出了清晰的“红耳团”。寒风中,鲁康华对笔者说:“天气太冷了,这个百万方日处理量的脱水撬在气田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保障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后才能放心休息。”
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打湿的手套早已结冰,手脚僵直冻得不听使唤。按照常规投产时的水联运,如此严酷的条件很容易造成脱水撬冻堵,因此,他们采用了三甘醇联运,有效防止了冻堵的发生,提高了投产效率。关阀、开阀、启泵、测漏、记录,忙而不乱,但口中呼出的白雾早已在眉毛上结成了霜。
集气站寒夜漫长,凌晨6点,历时近20个小时的值守,脱水撬运行已经趋于稳定,鲁康华裹紧工衣,又开始仔细检查着站内其它管线设备,打了个透骨奇寒的寒颤,又是一个不眠夜。
鲁康华说:“不是不想家,但少一个人就少一份力,等把这个站安安全全、平平稳稳的投起来,再安安心心、高高兴兴的回家陪老人和孩子去。”
投产现场的“长寿面”
邓小荣是中15站的站长,也是作业区的“老师傅”,干起活来却是区里有名的“拼命三郎”。
和鲁康华一样,邓小荣也泡在投产现场连续奋战了四个昼夜,作为站长,还要带着7名站员兼顾9座集气站的生产维护工作。忙碌让他忘记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投产间歇的休息时间,是邓小荣和同事们抓紧补充能量的宝贵机会,他们会利用短短的十几分钟,小憩一会或吃点干粮。“班长,生日快乐!”刚刚坐在椅子上准备喝口热水,思考后续投产工作的邓小荣被同事们的祝福声打断了思路。热心的同事们用方便面、火腿肠等食材为他准备了一份特殊的“长寿面”。
在庆生仪式的欢声笑语中,大家共同唱响生日歌,送上期盼与祝福。简单而别样的庆生,缓解了连续战斗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邓小荣激动地说:“现在是最辛苦的阶段,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感谢大家,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兄弟情谊,要是再能吃上邓斌师傅做的卤肉就好了”
吃完“长寿面”,邓小荣和同事们又融入了寂静的寒夜中……
在中15站如火如荼投产的同时,远在几十公里外的作业区区部,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正在进行。从啥都不懂的“小年轻”,到一听声音就知道设备管道运行情况的“老师傅”,邓斌已经工作了40年。
会场上气球、水果、蛋糕摆放有致,“作业一区邓斌同志光荣退休欢送会”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
然而,这个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气田的黝黑男人,在即将退休的这一刻,还惦记着一线同事们的投产情况,在与中15站视频连线的时候他说,“你们现在什么情况?站上冷,千万注意保暖!给小邓说,老邓给他卤了肉,早点干完回来给他补过生日!”
邓斌说,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每当到了万家团圆的节日,自己家里总有一个人不在家。“我的女儿也在气田工作,我们两代人扎根在这里,这里的同事们早就成了我们的家人,现在要离开气田了,真的舍不得。”室外零下二十多度,室内零上二十多度,但所有人的双眼都挂着不舍的泪花。
为何要在深冬时节抢时间、抢进度投产?为何即使面临退休,还惦记着前线的工作?答案是,为了扩建后能增加50万方天然气量,为了全厂109亿方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了“多产一方气,多暖一家人”的铮铮誓言。这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更是对“舍我一人寒,换得万家暖”的无限追求。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