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作为我国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开市三年来,科创板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致力服务实体经济,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正在形成,市场各项指标运行平稳,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整体生态的改变。截至22日,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数量439家,首发总募资额超过6300亿元,总市值规模超过5.8万亿元。
已成“硬科技”企业主阵地
作为中国“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科创板公司“高研发”特质显著,在研发支出增速、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等指标上均高于A股市场整体水平。
行业分布方面,目前已上市的439家科创板公司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市值分布方面,市值小于50亿元的科创板公司数量最多(177家),占比41%;市值介于50亿元-100亿元的公司数量109家,占比25%;市值大于1000亿元的大市值公司占比为1%。
估值分布方面,多数科创板上市公司TTM市盈率均在30倍以上,其中126家公司的估值在50倍-100倍,占比29%,67家公司的市盈率在100倍以上,占比15%。
总的来看,历经三年发展,作为我国“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科创板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汇聚了一批规模较大、市场认可程度高、研发实力雄厚、盈利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的发展壮大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更好地融为一体,彰显了金融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我国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企业高研发特质显著,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支出为829亿元,同比增长27.6%;全部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10.1%,其中接近20%的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20%。研发人员占比方面,2021年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的企业数量比例约为37%。
首批25家公司解禁整体平稳
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的同时,也迎来首批上市股的解禁潮。从22日市场走势来看,科创50指数仅小幅下跌,成交量亦表现平稳,预期中的大幅波动并未来临。
从解禁市值超10亿元个股表现来看,均表现平稳。仅有一家公司跌幅超过5%,同时还有9家公司股价上涨。中微公司、澜起科技、杭可科技、西部超导、华兴源创、南微医学6家公司解禁市值超百亿元的公司,最大跌幅不到4%。
值得一提的是,从二级市场来看,首批解禁的25家公司中,天准科技、容百科技、杭可科技、方邦股份、瀚川智能、沃尔德、天宜上佳本周股价均创出阶段性新高。
目前来看,华兴源创、天宜上佳、嘉元科技、交控科技、沃尔德、航天宏图这6家公司股东承诺在股份解禁后一定期限内不减持。此外,中国通号、容百科技、心脉医疗、虹软科技、新光光电5家公司控股股东或者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等延长股份锁定期;其中,前4家公司股东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6个月至2023年1月21日,新光光电控股股东则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12个月至2023年7月21日。
根据Wind统计,7月“大非”解禁的科创板公司2022年万得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46%和70%,相较2021年归母净利增速有明显的提升。相比之下,7月“小非”解禁的科创公司2022年万得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相较2021年改善幅度较小。
此外,7月科创板“大小非”解禁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但上市以来市盈率分位数均在30%以下。7月科创板“大非”解禁公司的PE-TTM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55倍和52倍,上市以来市盈率分位数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11%和28%。
“目前科创板整体估值并不高,部分估值甚至处于历史低位,同时2022年盈利预期高增。横向来看,科创50指数处于历史接近11%左右估值分位,低于创业板指和万得全A;结构上,除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外,其余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的PE估值历史分位均不足50%。此外,科创板一级主题行业2022年一致预测盈利增速均高于万得全A指数,平均预测盈利增速在166%左右。综合来看,当前科创板性价比仍高。”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分析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