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美颜相机,可您知道还有“生鲜”滤镜吗?近日,有媒体关注到,在不少商超和生鲜市场,“生鲜灯”的使用相当普遍。
“生鲜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调整光照颜色让食品看起来更“新鲜”。可别小看了这灯,其品类之丰富,也称得上令人咂舌了。某电商平台上稍微一搜,便蹦出5000多个结果,价格多在百元以内,款式更是五花八门——既有供鲜肉、水果使用的红白光,也有供熟食烧腊使用的红暖光,还有专门照射蔬菜的绿白光。再看商品评论,还真有声称是生鲜摊主的用户给出五星好评,“让食品看起来更鲜艳、更新鲜,连带着店铺生意都比之前好了”。
强光赛滤镜,然而,商家眼里的营销神器,对消费者来说却很不友好。生鲜食品的色度光泽,本来对应着新鲜程度。“生鲜灯”这么一照,猪肉增亮增红,蔬菜青翠欲滴,显著美化的色泽,会直接误导消费者。现实生活中,因此而误买了不够新鲜商品的大有人在。等到发现有“色差”,想退货,还得看这滤镜究竟只是“提质”,还是已经逾越到“遮瑕”的程度。说白了,既有法规并未禁止使用“生鲜灯”,这一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最终也只能看商品质量有无严重问题。难怪有人无奈吐槽:合着我都去了实体店,还是着了“美颜”的道。
当今时代,美颜滤镜泛滥已不是新闻,但连线下生鲜也被“卷”到,还是多少让人郁闷。毕竟,生鲜是入口之物,许多人线下探店,为的就是亲自挑选一口新鲜。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去实体店买东西让人放心之处。可“生鲜灯”大行其道,却直接消解了这份难得的信任。强光扮靓、假面示人,无异于“自毁长城”。试想,只要有过一次强烈的“被坑感”,谁又愿意再次走进同一家生鲜铺子购买那些被美化过的东西呢?
视觉上的“提质”“遮瑕”,只是虚幻的“镜花水月”。对集中上线的“生鲜灯”,相关部门有必要明确相应管理办法,制定生产、使用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强弱适宜的光源,还商品本来面目,避免消费者吃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