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感叹自己这个年纪都还在读本科,怎么人和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那么在这般年纪,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资料图】
8岁小学毕业,14岁读大学的小神童
李悦文来自安徽。
据丽水学院公众号消息,她4岁时就上了小学,而且还是直接念的二年级。
然后五年级又跳了一次,直接上初一,等于8岁就小学毕业了。
她的跳级是通过暑假提前自学下一学期的课程完成的。
她表示自己在读书时都借住在叔叔家——他家是一个教师家庭,给了李悦文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她养成了自学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李悦文就按部就班地学习了,没有再跳级。
2014年,14岁的她考上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成为了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年纪最小的本科生。
那年,也是李悦文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都有所报道。
辅导员对她的评价是“独立又聪明”、“情商很高、很活波”、“和同班的孩子没多大区别”。
当时,南京大学时任校长也专门见了她,鼓励她体验学校的“三三制”教学特色(“三阶段培养”和“三种选择发展途径”),提前完成学业。
不过最终,李悦文用正常年限读完了本科,然后直博本校。
她的博士学位只花了四年就拿到了(正常要五年,有的人可能还需要六年)。
现在,刚毕业的她就拿到了母校的offer,成为相当年轻的副研究员。
用网友的评价来说:“出道即巅峰”。
但对于这一切,她很早就自称自己不是神童,只是小学走在了前面。
但有人扒了她的论文后发现……
类似“年少有为”的故事其实不算特别罕见,但这次,情况却出现了一点不同。
在一贯的祝福和羡慕中,我们看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主要针对的是她的科研水平。
有很多人扒了李悦文的论文,才发现她学的是电子工程,但是研究的都是一些“不能实用化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就像一个“伪化生”。
同时,评论还指出,论文的研究内容“无深度、不新颖”,都是“学校分析测试中心那些公用仪器能产生的东西”:
感觉完完全全是浪费了她的年轻和科研天赋(如果有的话)。
以及,很多论文都只是发表在一些三四区的期刊,比如IF=3.409的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IF=3.574的Materails Letters等等。
“居然连个标配的AM(材料学顶刊)都没有。”
综上,有人直接评价她的科研水平:
在稍好一点的课题组都不够博士毕业;硕士里都不算优秀;本科保研应该足够,但是不顶尖。
此外,还有不止一人指出,这是“近亲繁殖式”招聘的典型案例。
他们通过论文的共同作者发现了这一点,称这种现象还挺普遍,也就是大佬的博士学生毕业后直接聘上科研岗。
(ps.答主特别强调,此举并非抹黑南大,只是陈述这一个事实,希望引起重视。)
那么,李悦文真的如网友所说,“配不上”这个岗位吗?
据南大人才招聘网介绍,特任副研究员属于南大研究系列中的特任招聘,和博士后属于一类。
就如一些内行的网友所说,李悦文这个岗位其实就是一个“大号博后”。
信息显示,特任系列的岗位都是以科研为主,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并采用聘期制管理,一般3年为一个聘期,属于非事业编制岗位。
也就是说,像前面网友说的那样,通过先聘上研究员,再转成有编的副教授其实不太可能,还是需要能力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特任副研究员的岗位要求:
很明显,李悦文满足其中的第3条条件。
总的来看,申报条件里并没有硬性规定科研水平应该达到什么等级。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
参考链接:
[1]https://s.weibo.com/weibo?q=%2300%E5%90%8E%E5%A5%B3%E7%94%9F%E6%8B%9F%E4%BB%BB%E5%8D%97%E5%A4%A7%E7%89%B9%E4%BB%BB%E5%89%AF%E7%A0%94%E7%A9%B6%E5%91%98%23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964114#showWechatShareTip
[3]https://mp.weixin.qq.com/s/kO7BDwWlCMOuCn1SwaFcAA
[4]https://rczp.nju.edu.cn/yjxlhbsh/zzkyjj/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