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令五申不造车之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起来。
(资料图)
华为申请“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交通工具”专利;华为受让21个“问界”商标......
近日,华为又与赛力斯共同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
关于华为造不造车这个问题,又开始扑朔迷离了起来。
大概率事件是,华为在短时间内不会造车。
今年3月31日,任正非再次签发《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强调“华为不造车”,并且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或“HUAWEI”标识,文件期限5年。
要搞清楚华为何时造车或许得从华为为什么不造车入手。
华为在2019年开始被漂亮国制裁,一年后的2020年,华为现金流降幅超60%,达到7年来的最低;三年后的2022年,华为净利润在10年内首次下跌,一朝回到8年前。
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并未好转。今年1月,彭博社转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漂亮国还在考虑加大制裁力度。
所以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最重要的任务是稳住现金流,更好地“活下来”。
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车BU)却成为华为在2022年唯一的亏损业务,净亏损高达到82亿元。
这就很好理解了,不造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为该业务在短时间内不赚钱,还将消耗大量的集团资源,继而影响集团生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当华为车BU开始盈利之时,不造车的死命令就会自动失效呢?
余承东(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坚决表示,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是否就是一个佐证呢?
而如何将利润跑起来,成为摆在余承东面前的一道难题。
华为车BU共有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华为提供HUAWEI HiCar车机系统、HUAWEI SOUND音响系统等标准化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如北汽魔方。
二是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如极狐阿尔法S HI 先行版。
三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设计以及提供销售网络渠道的智选车模式,如AITO问界M5。
不管是北汽魔方还是极狐阿尔法S HI 先行版,市场反响平平,而智选车模式下的AITO问界车型表现却十分亮眼,去年交付7.5万余辆,并且成为单月销量破万用时最短的新势力。
另据调查显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比例在1:9左右。而AITO问界车型的单价在25.98万-37.98万元不等,相当于华为可以在一辆车中拿到两三万的分成。
换言之,三种商业模式下,智选车模式的盈利能力最强,或将成为华为车BU扭亏为盈的希望。
余承东表示:“车BU尚在投入期,过了100万销量就能盈利”。
虽然AITO问界势头良好,但是尚不足以支撑起100万辆的规模,华为急需扩大朋友圈。
奇瑞、北汽、江淮陆续成为华为车BU的新朋友,相关的智选新车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部分车型已经公布上市时间,如华为与奇瑞合作的中大型SUV车型——STERRA ET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
随着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多,另一问题产生:华为智选车摆放到哪?
此前AITO问界车型有两种展示方式,一是AITO用户中心,二是华为门店。
随着智选车模式下的新车增多,AITO用户中心只用管自己,自然不用担心,但是要华为门店放下两三款新车就够呛了。
“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在此时成立,或许能为其他智选新车提前探路,探究如何营销、交付等相关事宜,此前与赛力斯合作的其他问题或许也能一并解决。
由于消费者在华为门店和AITO用户中心都能购买AITO问界车型,不同的购买渠道就造成终端销售混乱。
比如在不同渠道下单,优惠政策可能有所不同。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华为、赛力斯和当地经销商三方管理混乱,在彼此间竞争、内卷之下,暗补频出,车型价格管控不住。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哪个渠道下单,都由赛力斯负责交付,不过消费者对此却有颇多怨言。交付方面被爆出赠品不全、超期交付不退定金等问题。
AITO问界在近期销量下滑可能就与此有关。
剥离服务体系或许是能提升问界客户服务体验,完善渠道服务相关管理的较优解。服务起来了,华为智选车型的销量就有可能会增长,华为车BU的盈利目标或许就有着落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销服联合工作组”只服务AITO问界,但这并不表示华为未来不和其他车企合作。
“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成立后,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参与度更深。从商标、车机系统、智能驾驶到售前售后,华为除了不生产制造整车外,剩下的基本齐活了。
一旦华为不造车这条死命令到期,我们或许会在短时间内看到“含华量”100%的车,届时你们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