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2023中央媒体海南行 | 东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引领科研成果转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2023-07-31 10:56:52 中国日报网
A+ A-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园区参与杂交水稻制种、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南繁科研及产业CRO服务、海南好米全产业链,积极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庆君说。

(黄梦鑫 摄)


(资料图片)

东方南繁水稻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目前海南省最大连片、以南繁水稻制种为主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地处东方市感城镇感恩平原,光温适宜,农作物一年三熟,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裕,拥有全省最大的百万亩感恩平原,水力资源丰富,设施配套完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据了解,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7500亩,投资金额11000万元。园区共分为高水平南繁科研区、高标准杂交水稻繁育制种区、标准化水稻育苗厂区、种子加工储藏区、南繁成果就地转化新型产业区,打造成以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为代表的南繁成果转化新型农业产业群。

2022年3月,东方市被评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在制种方面,全市现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每年有中种、隆平高科等60多家公司在东方市布局种子生产基地,有75家专业制种队到东方市致力于制种产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2021年制种面积7.3万亩,2022年制种面积达8.2万亩。

(黄梦鑫 摄)

据介绍,产业园创建单位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有南繁科研基地1000亩,生产基地20000余亩,制种面积20000余亩。年水稻种子生产能力300至400万公斤,年生产总值近8000万元。生产的种子可供全国约300至400万亩大田生产用种,实现了南繁杂交水稻繁制种从平田、施肥、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晒、精选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除自身发展外,产业园还积极参与农田改造、乡村产业发展、社会帮扶,先后通过平整、培肥、排灌等措施改造贫瘠、低洼撂荒农田近万亩。带动当地农户超过1000户,年吸收当地劳动力3000人次就业,为贫困户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此外,在中国科协和农技协的指导下,东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与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园、海南省科协合作,成立了海南东方水稻科技小院,为学生们提供田间地头的实践研究场所。

学生们深入水稻田间,研究优化种植方案,助力大米产业的绿色发展,培育优质大米品牌,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海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解添杰说:“我们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实验场所,以及试验田全部搬到了这里。每天都巡田,时刻关注气候和病虫害情况。”

“这片水稻田就是我们的毕业论文。遇上台风暴雨天气,我们大半夜两点钟还来地里挖沟排水、抢救秧苗,生怕苗死掉了。”科技小院研究生林声威说道。

在研究中,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致力于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通过定氮实验,他们减肥减量,在降低肥料和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他们还与肥料公司合作,研发高附加值的料肥和技术。

据介绍,学生们的每个研究项目为期三到五年,研究成果将服务于海南当地的制种和农业发展,即使这一届的学生毕业,也会有新学生来继续项目的实验和研究工作。

(黄梦鑫 摄)

2022年7月,东方市制定了《东方市国家级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2-2025》,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县企共建”为工作思路,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制种生产能力保障、种业科技水平、现代化管理等各项能力,培育种业经营体系,优化东方市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空间布局,构建起“一园、一带、二片区”规划结构规划结构。争取到2025年,制种面积达到10万亩,种子产出总量达到215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4.73亿,种子质量合格率达到99%以上,带动创业就业4000人以上,人均创收35000元以上。

“未来,我们将紧跟中央‘种业振兴’战略布局,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扎根东方,服务南繁。积极服务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做好东方市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两篇大文章,引导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做好海水稻及感恩月月鲜米产业,为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范庆君说道。(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bH_01211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