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孙浩
今年前3个月,淇县谋划第一批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1个,筹措财政资金363万元,投入到全县11个行政村的项目建设,重点用于农村道路修建、环境整治、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受益人数达18253人。
一是注重项目申报。加强政策宣传,深入走访调研,按照实施一批、预备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项目审批严格执行“村级申报、乡镇审核、会商论证、县级审批、市级报备”管理流程,按照群众最“急难愁盼”原则分批推进。
二是注重项目批复。按照奖补资金申报条件、审查程序和项目建设规范等要求,细化项目建设内容,结合《鹤壁市农村综合改革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标准》,合理测算资金,从源头上从严从紧控制投资概算,压缩低效投资,并通过地图软件标出位置示意图,杜绝虚报项目。
三是注重规范管理。不定时对项目进行现场督查指导,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管理规划实施。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现场监理、工程验收、决算审计等制度,明确各阶段工作完成时限,强化节点控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督促各乡镇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将项目实施前后的影像图片资料收集,加强项目建后管护,确保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四是注重项目公开。把村务公开贯穿于“村民议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村民对项目监督作用,利用广播、互联网、微信、乡村宣传栏等平台,在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等环节都要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受益群众了解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