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环球滚动: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安东·塞林格:导师对基础物理一直充满好奇

2022-10-05 05:32:06 新华报业网
A+ A-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位获奖者安东·塞林格,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小松读博期间和博士后阶段的导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我们邀请到马小松教授为读者科普量子物理的相关知识。


量子的世界,远比你想象得神奇

了解今年的诺奖成就“量子信息”之前,你需要先理解这两个概念——“量子”和“量子纠缠”。当一个物体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单元时,我们就说“它是量子化的”,并把这个最小单元称为“一个量子”。这个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黑体辐射时率先提出——能量存在最小单元即“能量子”(量子),它的传播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量子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特征之一。除了能量以外,电荷、粒子自旋等物理量也是量子化的。

“我们了解了微观世界的原子和分子,而想要更好地描述世界,所依赖的理论依据就是量子力学。”马小松告诉记者。量子科学区别于经典物理定律,是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具有颠覆性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微观世界的方法和理论。

“量子纠缠”有着神奇的特性。有专家对“量子纠缠”做了一个通俗的解释: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现象似乎颠覆了自然法则,如果把两个粒子放到一起配对后,再把两个粒子分开,一个放在实验室,而另一个放在宇宙空间,此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即使放在宇宙空间的粒子与地球上的这个粒子距离数百光年外,它们也能相互关联;此时,科学家将地球上的一个粒子向左旋转,那么,宇宙空间的另一个粒子会同时向右旋转,且不受地球与宇宙空间的距离限制。这就是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

利用量子纠缠,科研工作者们陆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做出实践性开拓。

马小松告诉记者,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大进展。自20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包括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等100多位科学家由于量子物理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家可以理解为颁发给了量子物理领域的科学家。三位科学家从基础物理的方面验证了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且在量子信息领域做出了新的成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就在进行量子纠缠方面的工作。这次三位科学家在诺奖评选中胜出,是赢在了他们对量子物理最关键工作的论证,凸显出了量子力学和日常生活的不同之处。”马小松说。

量子物理未来能“改变世界”

专家介绍,在理论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们有了新的“小目标”,要用量子物理来“改变世界”。比如,在新药研发领域,量子计算就能帮上大忙。“目前的新药研发,科研人员需要在一遍遍试验的基础上做归纳和统计。而有了量子计算的帮助,科研人员就可以从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角度,去计算如何与药物靶点相结合,这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而在油田勘探领域,量子精密测量则像一个自带“透视镜”的“千里眼”,可以通过远距离测量的方式来帮助工作人员检测油田储备情况。

而对目前推进最有成效的量子通信,读者们相对会更加熟悉一些。“量子通信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它不会改变我们目前的信息通信形态,但却能够让信息更加安全。假如有人试图在通信过程中窃取信息,那么正在通信的双方就会迅速得知。”马小松形象地打了个比方,量子通信就是一个自带“保险柜”的加密通信过程,因此,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前景。


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导师陪我们熬通宵做实验

从2005年至2012年,马小松在导师安东·塞林格教授的指导下,在维也纳量子光学和信息研究所度过了7年的研究生涯。他告诉记者,导师留着醒目的大胡子,风趣、幽默、富有人情味,对基础物理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举个例子,我们的组会多半在早上开,每个人带上自己的早餐,一边吃一边听报告,整体讨论的氛围也比较轻松。”

安东·塞林格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研究环境,在马小松的印象里,导师会频繁邀请外校和外国的学者前来交流,给大家创造很好的交流讨论和学习的氛围。在学生遇到科研困难时,安东·塞林格会是“最坚强的后盾”。“我在2008年开始了一个实验,实验对天气、环境等因素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做到2012年才成功。”马小松说,在2010年到2011年,自己的实验曾经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而耽误,“那时我们都有些沮丧,但当时已经60多岁的老师,不顾高龄,坚持来到了西班牙,晚上和我们一起熬通宵做实验,还给我们送上了很多鼓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责任编辑:bH_03277

关键词: 南大教授眼中的诺奖得主安东塞林格导师对基础物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