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捕捞得多,而且每年还需要进口一部分带鱼,可以说世界上捕捞的带鱼大多都被咱们吃掉了。
【资料图】
好吧,谁叫它这么好吃呢。
然而,如果我们现在要问带鱼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鱼时,估计很少有人回答得上来。
其实,带鱼比想象得要有趣许多。
带鱼其实有很多种
首先,有很多种鱼都被我们叫做带鱼,有时候会根据外观分类,比如白带鱼、短带鱼等,有时候也会根据产地分类,渤海带鱼、吕四带鱼,舟山带鱼、南海带鱼等等,另外还有进口的一些带鱼。
图:三种常见带鱼
带鱼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进口的冰冻带鱼其实比咱国产带鱼要便宜一些。
部分原因可能是外国人不太喜欢吃这种鱼吧,而海运的成本本身又很低,到了我这边来之后自然也就很便宜了。
所有的带鱼在外形上差别都不是很大,它们面目狰狞,身体就像一条丝带一样,没有可见的鳞片。
带鱼的头,图源:俊仁
在分类上,这些带鱼非常复杂,如果你仔细去查阅相关资料,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不同的描述,甚至基本都是彼此矛盾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我们捕捞和食用最多的带鱼基本都被称作白带鱼,这个也是全世界捕捞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带鱼。
图:白带鱼分布情况
上面这张便是白带鱼的分布图,不难发现全世界的热带和温带沿海都有它们的身影。
但什么样的物种可以这样全世界的分布呢?这样的地理跨度不应该演化出不同的物种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吃的白带鱼大概率也不是特指一个物种,它们现在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换句话说,这些长相和习性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白带鱼”也是不同物种,只是大部分都没有被单独描述而已。
活带鱼其实是金属蓝色,死亡后才变白的,图源:OpenCage
带鱼是什么样的鱼?
带鱼算是一种底栖掠食性鱼类,许多成年带鱼的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水深200米以下的海床上,目前有记录的带鱼最深生存记录达到589米。
不过,带鱼也会进行昼夜垂直迁徙捕食,这点在幼鱼身上尤为明显,小带鱼在晚上会成群结队地到浅海甚至是水面捕猎——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鱼小虾,白天则一起返回海床躲避风险。
小带鱼和成年带鱼是各玩各的,成年带鱼会捕食远洋鱼类,食物也更为丰富,最重要的是它们还会捕食小带鱼。
在深海中,许多鱼类都是呈现出扁平状的身体,这种身体结构能在巨大压力的深海中更好地生存,不过分为横着扁平和竖着扁平,你会发现底栖鱼类大多都是横着扁平的,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它们隐蔽自己。
比目鱼,图源:Luc Viatour
不过,同样作为底栖鱼类,带鱼的身体却是竖着扁平的,这种扁平结构大多时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游泳,可如果你看过带鱼的游泳方式,你会觉得很奇怪。
带鱼大多时候都是垂直游泳的,它们头朝上摆动着自己的背鳍,向上或向下移动,速度几乎和静止差不多,只有当猎物经过嘴边了,它们才会瞬间摆动身体将其咬住,据信这个瞬间爆发力可以让它们跃出水面近1米的距离。
其实,从带鱼的捕猎方式中不难发现,它们扁平的身体结构,更多地也是为了隐蔽自己,因为这也减少了对其他小鱼、小虾可见的身体横截面。
为什么只有中国大量捕捞带鱼?
鱼类的重要性是根据它每年的捕捞量来划分的,带鱼是实打实世界第六大野生鱼类资源,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带鱼的捕捞量基本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带鱼捕获量大约占了全世界的五分之四。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喜欢吃带鱼。
带鱼在咱们国家是非常亲民的海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烹饪带鱼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自然对带鱼的需求量很大。
每个渔业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有自己擅长领域,而擅长捕捞什么样的鱼,就是由需求决定的。
在咱们国家,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并称为中国四大海产,很明显带鱼就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总的来说,咱们国家带鱼捕捞量巨大就是我们的需求旺盛,同时捕捞技术成熟导致的。
然而,现在带鱼因为过度捕捞已经明显出现种群下降的问题,体现出来就是每年的捕捞量明显没有以前多了。
近年带鱼捕捞量,图源:华经情报网
上面这张图是中国最近几年带鱼的捕获量,从图片中不难发现,自2015年开始就每年都在下降,到了2018年更是跌破百万吨“红线”。
也正是从2018年开始,咱们国家的带鱼的进口数量呈现逐年激增,毕竟咱们对带鱼的需求在100万吨左右没有太大变化。
带鱼进口情况,图源:华经情报网
众所周知,四大海产之一的大黄鱼已经因为过度捕捞几近枯竭,从当初的吃不完要填埋掉,到目前卖到2000一斤的天价。
那么,一个关系到我们“带鱼自由”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带鱼会不会像大黄鱼那样枯竭呢?
其实,我个人的答案是,带鱼会比大黄鱼好很多,至少肯定不会卖到2000一斤。
带鱼不会像大黄鱼那样
首先第一点就是带鱼的分布非常广,它不像小黄鱼那样只在东太平洋的一些沿海地区活动。
大黄鱼因为过度捕捞已经被列为极危物种,而带鱼现在是最无危的物种之一,很明显个别地区的大量捕捞对它们整体种群的影响不算很大。
其次,带鱼的繁殖策略也比较独特,这让它们成为比较高产的鱼。
鱼类的繁殖方式有多种,包括卵生,卵胎生,以及胎生的情况都有,当然大部分是卵生——大约占了90%,带鱼也是这种。
一般情况下,卵生的鱼类都是体外受精的,就是雌雄鱼类彼此把卵都产在水里,然后精细胞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
不过,许多鱼为了提高出生率,并不是随便排卵的,而是雌性选择性排卵,而雄性负责受精,这就导致雄性需要去诱导雌性排卵,只有雌性觉得这个雄性足够健康了才会同意排卵,这个过程就像陆地动物会跳交配舞蹈一样。
虽然,带鱼也是雄性完成受精的,但是许多带鱼的雌雄是分开发育的,另外在繁殖季节内,是雌性来找雄性的。
一般而言,雌性带鱼会追随食物到处游动——大多时候就是从相对寒冷的水域游到相对温暖水域,这有利于它们成长发育。
而雄性则有一个固定的活动范围,由于食物的季节性变化,当食物减少的时候,雄性的发育就会受阻。
这导致同一批带鱼中,雄性的体型比雌性会小很多。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对于卵生的动物而言,体型决定了它们能够排卵的数量,所以雌性带鱼会拼命地发育。
这种生存策略让带鱼拥有更多的资源分配,进而导致带鱼的生长比较快,这点是大黄鱼所不具备的。
第三点就是带鱼的繁殖力也非常不错,它们一般在1-2龄的时候便会开始有繁殖能力,而成年雌性的排卵量最多就可以达到13万枚左右。
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捕捞是非常规范化了,会根据带鱼的生存策略来制定捕捞规则,尽量减小对野生种群的影响。
最后
总的来说,大黄鱼比带鱼脆弱许多,所以它们濒危了,而像带鱼这样的商业鱼类,过度捕捞肯定会影响他们的种群,但更至关重要的是整个海洋生态的情况。
众所周知,人类对海洋破坏除了过度捕捞之外还有许多方式,而这些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任何商业鱼类可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要想持续实现“带鱼自由”,现在的出路似乎需要尽快找到高效的人工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