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郭俊娟
9月25日,又到了花生收获的季节,在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村优质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空气里弥漫着花生的鲜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西华艳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艳华告诉记者,今年种植高油酸花生豫花65、豫花9326长势很好,是个丰收年。
在300亩豫花65示范田里,省农科院植保所邀请的专家组正在进行测产。由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站长郑乃福作为组长的专家组,随机选择5个测产点,每个点量出2平方米,然后出花生、摘花生、除杂、称重,再计算5点平均值。一阵忙碌之后中,专家宣布测产结果:每亩30781株,亩产湿果重988.8公斤,折干果重462.3公斤,较对照品种亩增产87.6公斤,增产23.4%,按目前市场单价每公斤6.4元计划,每亩增效560.4元。豫花9326示范面积100亩,测产结果是平均亩产499.2公斤。
(资料图片)
优质花生绿色生产集成示范专题负责人、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王振宇风趣地说,这个产量水平是“减”来的。原来,优质花生绿色生产集成示范项目重点示范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65、优质高油品种豫花9326等品种,通过起垄种植、平衡施肥、“1122”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在减肥、减药的同时,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据介绍,“1122”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是花生病虫害综合生产技术的集成技术,即1选、1拌、2喷、2精准技术。“1选”即品种选择,选优质、高产及抗病品种高油酸豫花65或者高油豫花9326;“1拌”即拌种,用杀虫杀菌剂复合拌种(农科金拌组合);“2喷”即喷2遍药,在花盛期封垄前后喷第一遍,饱果期收获前20天喷第二遍;“2精准”即用药时机、用药量要精准,防治方法要精准,不同的示范区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和食诱剂诱杀两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防治鳞翅目害虫及金龟子等。
龙池头村优质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采用“1122”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较常规管理减少施药次数4次,节约农药施用量30%以上;较当地减少提苗肥尿素10公斤;每亩减少用工5次,每亩综合减少投入65元,以豫花65测产标准计算,节本增效合计每亩625.4元。
26日,院县共建优质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观摩会在龙池头村召开。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站长郑乃福、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李好海、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鲁传涛、省种业发展中心(原种子管理站)副主任周继泽、河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殷冬梅等出席观摩,省农科院推广处相关领导,省农科院植保所、资环所、经作所等项目组成员,各相关地市科研院所、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红花镇及龙池头村镇村领导参加观摩。西华县副县长张永祥出席观摩会并致辞。
鲁传涛在讲话中说,在院县共建过程中,通过示范推广,聚焦小果型西瓜、花生、甘薯三个作物,由省农科院集资环所、经作所、植保所三个所的多学科科技科研力量,进行展示示范。今天我们的观摩现场,就是花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一个展示。今年我们克服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示范推广的花生新品种仍然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张永祥在致辞中说,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以建设花生特色乡镇为工作抓手,以建立“万亩方”“千亩方”为引领,以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为发展目标,力争做大做强花生产业。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在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项目支持下,在西华县农科所的配合下,省农科院植保所牵头,组织优质花生专家服务团队,相继在西华县红花镇、田口乡、西华营镇等乡镇场建立花生绿色高效生产集成与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高油品种豫花9326、高油酸品种豫花65。通过麦套花生改夏直播,推行起垄种植或免耕播种技术,推进机械化播种、施肥一体化技术,扩大高品质花生种植面积,由单一的花生“高产”向“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发展。项目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尤其是示范区花生面积不断增加,效益逐年提升,西华县花生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2022年度,建立了豫花9326百亩方1个、豫花65百亩方3个、豫花22百亩方1个,示范带动10万亩优质花生采用良种良法。
西华县农科所党组书记、所长张伟民说,通过院县共建花生项目的示范推动,西华县花生产业正朝向种植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转变,实现西华县花生的高质高效发展。
观摩会后,与会专家在红花镇龙池头村多媒体会议大厅举办了优质花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讨会。省农科院加工中心张丽霞博士以《花生的加工技术现状与实用技术》为题、郑州机械研究所李世忠研究员以《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收获及发展趋势》为题、河南工业大学陈亮教授以《花生干燥与储藏适用技术》为题的技术讲座,推动当地花生产业走向三产融合、三链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