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来的主要成效。据悉,自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技能人才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26%。
今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五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图为在浙江湖州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新能源汽车智能无线充电桩及配套电路板产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入
今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五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省份均已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机构,有23个省份的省委副书记、6个省份的省委常委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各地方制定“产改”专项规划或纳入地方整体规划,把“产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督查范围。
五年来,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中组部从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共下达产业工人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59.1万名,基本实现职工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企业有党组织的目标。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最美职工”等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时代风尚。
此外,推动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补贴性培训、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加强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等围绕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各项措施密集推出,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超过350万人。各级工会投入资金9.38亿元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超78000个,服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5900多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五年来,产业工人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福利水平有所提升。据悉,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5.1%。全国总工会2021年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产业工人最高薪酬水平相当于管理序列中层副职以上,部分企业从提供免费宿舍、免费班车、免费午餐等方面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多福利。
产业工人地位进一步提高。据了解,目前28个省级工会配备了46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达71.1%。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马璐表示,下一步将把深化“产改”工作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做好政策衔接,强化工作合力。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用力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等,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向深入。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近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这是自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以来,继“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后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入新阶段,即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阶段。
据了解,我国的技能人才评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该制度在调动技术工人积极性、增强技术工人社会荣誉感、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技能人才评价迎来了新变化。2017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发布,将原有39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删减为81项。在大幅压缩职业资格数量、提升资格证书含金量的同时,也让诸多职业(工种)失去了原本的人才评价标杆和“指挥棒”,诸多虚假“资格证书”乘虚而入,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基于此,2019年8月,人社部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深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同时,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人才评价迎来新的方向。
专家表示,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文件发布,体现了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和推行的循序渐进,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入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阶段。
创新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一直以来,以技能人才为代表的“蓝领”与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代表的“白领”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声望、教育和评价方式、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许多人宁做“小白领”、不当“大蓝领”,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低人一等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为有效扭转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诸多措施。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创造性将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糅合起来,这也是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表示,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入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新阶段。意见从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等方面明确提出改革方向,并列出“八级”各个职业技能等级(岗位)要求,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依琰)
数据:
五年来,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财政部会同人社部指导各地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资金1139亿元,统筹用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人社部开展补贴性培训8300多万人次,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4万人。全国总工会会同教育部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培训各类农民工600万人次;建设“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培训职工1.5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