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7月20日湘西讯 为深入了解龙山县红色资源发展现状,让红色理论、时事政策更加“鲜活”地走进百姓家,近日,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火“湘”传宣讲团的队员们“兵分三路”,前往洛塔乡、茨岩塘镇和洗洛镇,开展文旅实地调研和党史宣讲活动。
“当时哪有什么机械,这5万多斤的泥石,全是人们用锤头和凿子一点点敲下来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洛塔乡楠竹村支部书记阳小骏,望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缓缓说道。
洛塔乡的宣讲活动在楠竹村进行。队员邓宇航向乡亲们讲述了长沙市对龙山县长达28年的接力帮扶中涌现出的优秀扶贫工作者,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队员张小林从岳麓书院讲起,为乡亲们介绍了湖南大学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精神指引下为龙山县的发展做出的努力。
在天心区驻洛塔乡帮扶工作队队长付柯暾的带领下,小分队深入灵洞水渠。石板崎岖、溶洞阴暗、小路逶迤,成员们在付队长的讲解中感怀当初洛塔人民“战天坑、堵阴河、打隧洞、开渠道”的英雄壮举。
茨岩塘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的出发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茨岩塘镇队分队队员们寻找红色印记的第一站。在长沙市对口帮扶队队长黄羽的带领下,同学们观看了相关文史资料与现存的器具文物,聆听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跨越历史的阻隔,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探寻红色精神、感悟红色文化。
随后,茨岩塘镇队小分队来到自治州内唯一一所红军小学——茨岩塘列宁红军小学。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办学之中,校内“红色印记”处处可见。在这里,同学们走访了红军食堂、红色文化图书馆等,与学校老师对谈,深入了解其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的治学目标。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茨岩塘镇镇政府在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上下了“大气力”。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近年来,茨岩塘镇通过回收红军医院旧址房屋、宅基地及修缮军兵工厂旧址房屋等方式多措并举保护具有革命历史价值的红色地标,以建设红色旅游名镇为目标,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茨岩塘红色景区曾入选“潇湘红八景”“锦绣潇湘”湖南旅游精品线路红色线路等,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龙山县走向全国的一张新名片,惹巴拉矿泉水的生产地是洗洛镇分队队员前往的调研第一站。水厂负责人姚军说:“当年水厂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多亏了我们‘耐得烦,霸得蛮’的龙山精神,才完成了水源勘测、资格审查、打孔钻井、管道铺设等一系列任务。”268米深的岩层下流淌着的惹巴拉,直接带动当地208人就业,谱写着龙山民企乡村振兴的凯歌。
享有“世界百合博物馆”美誉的欧溪村百合花基地,是洗洛镇分队调研的第二站。洗洛镇几乎家家种百合,处处百合香。李佳杰对当地的村民们的百合花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进行调研和交谈。欧溪村书记彭厚彬说:“我们村有400亩百合基地,从花到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了很多的产品附加值,未来将会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最后,洗洛镇小分队来到了青艾村进行理论宣讲。队员颜雕以防溺水为主题进行宣讲,增强孩子们的心理防范意识和防溺水技能,队员傅子轩以“薪火代代传”为主题,向青艾村的孩子讲述了革命先烈彭司琰的事迹,并号召大家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系好人生路上的第一粒纽扣。(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