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4日,由中铁建设承建的哈伊高铁铁伊铁路伊春西站开始桩基础施工,标志着我国最北高铁站房正式开工建设。
哈伊高铁铁伊段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北端高速铁路,线路起自铁力市,终至伊春市,全长111.3公里,线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设铁力、日月峡、伊春西3座客运车站,均由中铁建设负责承建,其中日月峡、伊春西站为新建站房,铁力站为改建站房。
新建伊春西站地处北纬47°43′,是我国最北高铁站 房,站房所在地伊春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森林覆盖率超84.7%,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城市之一,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等美誉。
伊春西站是哈伊高铁(哈尔滨至伊春)终点车站,同时也是哈伊高铁全线新建站房中面积最大的站房。车站总建筑面积19985平方米,采用线侧下式布置,站台规模2台4线,建成后预计可容纳旅客1500人。
哈伊高铁铁伊铁路在站房设计上秉承“一站一景”的理念,伊春西站整体以“林海雪原,松韵龙腾”为主题,站房屋顶呼应伊春周边群山起伏的曲线,房顶尖角高起,象征地方经济蓬勃发展。双重檐屋顶处理寓意松花江、黑龙江两大水系对伊春的滋养,檐下两翼的弧形柱廊倾斜外挑,表现当地红松林海挺拔茂密的自然之美。建筑立面采用白色渐变的横向线条,下密上疏的排列适应当地寒冷气候,既如红松林的树影婆娑,又塑造了万里雪飘的北国意境。
哈伊高铁铁伊段沿线分布多块岛状冻土带,伊春西站站房施工区域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9米。站房在建设过程中面临高寒地区季节性冻土冻胀消融造成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难题。为了克服冻土难题,中铁建设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国内首个防冻害矿物基类胶凝材料新技术课题研究。“通过这项技术对软土实施固化密实加固,将实现地基冻害防控。”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凌贤长教授介绍说,“这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高性能材料技术,解决高寒地区高铁站房施工中高冻胀敏感性富水软土地基冻害防控与稳定控制的方案,将为我国同类工程施工积累宝贵经验。”
伊春市地处我国高寒地带,全年平均温度在-7℃~6℃,极端低温达-40℃左右,全年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基于此,铁伊铁路将在全线使用装配式雨棚,这在全国也是首例。“伊春西站全年冬歇期占比达42%,为最大化减少冬歇期对施工的影响,我们将站台雨棚由现浇式优化为装配式,通过对雨棚提前预制,实现冬歇期对雨棚拼接吊装,在减少交叉施工的同时,预计有效利用冬歇期85天。”中铁建设铁伊铁路房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张国平说。据了解,相较于现浇式雨棚,装配式雨棚具有一次成型、外观精美、低碳环保、维养成本低等特点。
在伊春西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安装实名制闸机和AI智能视频监控。据了解,伊春西站将搭载中铁建设自主研发的AI智能安防系统和156项目管理数智建造平台。“这两大智能平台的运用,相当于在现场了配备了24小时‘值班员’。我们根据现场管理需求,对监督内容、风险源等进行算法编码植入,启用后实现现场无死角实时监测,毫秒级报警速度让现场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据中铁建设铁伊铁路房建工程项目总工程师王文剑介绍,该系统针对伊春西站特点,针对性布控了安全着装、周界安防、火灾预警、防疫监测、无感通行和全景智能监控等6大AI智能管理板块,助力伊春西站实现全过程施工智能化管理。
目前,伊春西站站房桩基施工及其配套设施同步开始作业,预计将在今年完成站房主体结构施工的50%。哈伊高铁全线建成后,哈尔滨至伊春的旅客列车将由现在的7小时左右缩短至2小时以内,沿线地区将全面纳入哈尔滨2、3小时交通圈,加速哈长城市群融合发展,激发区域旅游发展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为黑龙江省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引擎。(中国日报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