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世界快讯:开学第一课:听中建一局建设者讲冬奥背后的故事

2022-09-04 15:30:42 中国日报网
A+ A-

9月1日晚20:00,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2年《开学第一课》隆重开播,其中,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冰立方项目总工程师孙德远在节目现场,为观众讲述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建设过程中的故事。

情结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始


(相关资料图)

孙德远,冰立方项目总工程师。高大、爱笑又有点腼腆,这就是他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时针拨回到14年前,当时的孙德远刚参加工作4年,在无锡市的一个项目负责机电深化工作。他说,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北京奥运会,无论是开幕式的壮观,还是中国队争金夺银的气势,都让他始终难以忘怀。在得知当时的游泳比赛场馆—水立方正是由公司承建时,奥运“筑”梦的念头就一直在他心头萦绕。“奥运会世界瞩目,将来我如果能参加这样奥运场馆建设,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作为一名一线的青年建筑工程师,我想用自己的建造方案与智慧,‘筑’起属于自己的奥运梦想”,孙德远这样说。

此后的时间,孙德远不断学习,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积累大量机电深化设计方面的实战经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奥运情结终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如山的压力,如火的激情

2018年,公司接到“水立方”改造“冰立方”的建设任务,知道消息后,孙德远第一个报了名。他说,自己多年的积淀正是为了这一刻而准备。但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队伍,每个人感到如山的压力。孙德远说:“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参与体育场馆的改造建设,‘水立方’到‘冰立方’这样的“水冰转换”,也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可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这个工程究竟代表着什么,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清楚,这里的每一寸、每一点代表都着中国的“冰雪之约”,代表着奥运强国之梦,也代表着青年建设者不负重托、奋力前行的坚定信念,唯有冲锋,再冲锋!

从“水立方”变“冰立方”,汉字只是加了“两点”,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难度巨大。第一关,就是要在池内搭建起架体结构将泳池填平,以便后续制冰。而冰壶比赛对冰的质量要求极高,冰场的架体首先要保证结实、承载力大,还要求能方便快捷的拆装,从2018年年底开始,孙德远和团队的青年工程师不分日夜扎在场馆,一遍遍打磨方案。经过无数次记录、分析、对比,最终,大家设计出可以最大满足冰场的稳固、荷载和冰面平整度的完美方案。现在的冰立方,冰场下面一共有2600余根钢构件和1500余块混凝土预制板在支撑,这些都凝聚了青年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

建筑闯关,一个小数点也不能错

在冰立方改造的关键工序制冰中,基础层的施工占据了团队大量的时间。工序虽然不难,但对施工品质要求极高,一个小数点的误差,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项目团队在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技术专题学习培训,最大程度避免误差。孙德远说,那段日子,虽然每天都很累,但从没有人抱怨过,大家相互打气加油,相互开玩笑,展现出了青年人充满活力、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这也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给选手和观众带来最佳体验,在冰立方的场馆里,一块区域会有三种不同温度:冰面温度是-8.5℃,冰面上方1.5米处温度是8-12℃,观众看台要保持16-18℃。这些都对项目团队的制冰、空调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过程中,青年突击队队旗高高飘扬,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吃住在现场,劲儿往一处使。大家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设备管线排布进行了大量深化设计工作,在改造原有空调的同时,新增了除湿系统,还对制冰机组的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最终完美实现场馆的温度控制。

这里是冰壶比赛的赛场,也是我的赛场

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冰立方是最早开赛的场馆,它不负众望,受到国内外运动员盛赞。在冰壶比赛的直播画面中,如果你仔细看,赛场西南角,孙德远也正在完成属于他的比赛。

为了完成这场世界瞩目的冰雪盛会,孙德远转换身份,成为冬奥会运维保障团队场地环境保障组组长,他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一台台机器与设备进行“保冰”。冰壶是所有冬奥运动中对冰面质量要求最高,场地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冰面质量。2022年1月17日,首次进入比赛大厅监测数据的孙德远就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大考”。当天,北京室外露点可达到-16℃左右,比赛大厅可达-10℃左右,比正式比赛冰面所需露点低了约6-8℃,这会直接影响冰壶与冰的摩擦系数,影响冰壶运动轨迹。

“虽然很突然,但我已经做好了应急预案,将重点转移到加湿、降温、提升露点,带领团队检查除湿送风管、回风管、风阀这些设备,确保了后续比赛一切正常”,孙德远说。

在孙德远和团队的努力下,2022年2月2日大年初二,冬奥会冰壶比赛正式开赛,中心露点稳定在-2.2℃左右,完美的冰壶冰面呈现给了全世界。孙德远说,这是我毕生难忘的春节,实现了跨越14年的梦想,我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建设冬奥场馆、服务冬奥会,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因为这里也是我的赛场,是属于青年建设者的赛场。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责任编辑:bH_07246

关键词: 背后的故事 中建一局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