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聚集要素 为“中原农谷”搭台筑巢

2022-05-21 09:21:39 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A+ A-

河南经济报 首席记者 孔凡哲 焦飒

落子谋全局,布棋重棋眼。

在“中原粮仓”河南,重塑要素聚集创新环境已成为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中原农谷”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在这里集聚,“中原农谷”必将成为全省农业创新的策源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助力我省加速建成国内农业创新高地,促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强农业人才之“筋骨”

初夏时节,中原学者、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正在实验室指导团队进行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在他看来,立德树人和科研一样重要。

截至目前,康相涛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建13个国家、省部级平台,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名,为农业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培育高层次农业科技研发队伍格外重视。其中提到,在农业领域建设一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遴选、培育一批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国内外著名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在“中原农谷”核心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兴办农业科技企业,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也一直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2007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启动了我省“中原学者”人才培养和“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工作,旨在培育我省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品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及院士后备人才。自实施以来,我省共遴选、培养十五批73名中原学者,启动建设了13家“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3名中原学者成为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也让一大批科技人才享誉全国,如小麦专家郭天财、“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最美科技工作者”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等。这些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研究,使得河南的小麦、玉米、花生育种居全国领先地位;畜禽品种资源达75个,水产种质资源约1000个;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生猪调出量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那么下一步,我省如何乘着“中原农谷”建设这股“东风”,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进一步“强军”建设?

省人社厅厅长张国伟表示,培养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要坚持人事结合、引育并举、分类分层、综合施策,加快建设农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四支队伍。持续打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靓丽名片,推动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从而培养、引进农业高科技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宋向清表示,要着力打造以人才为核心支撑的“中原农谷”竞争优势,使“中原农谷”始终处于管理和技术提档升级的最前沿,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动力源,进一步为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金融浇灌农业之“花”

“作为农业科技公司,我们近期也非常关注‘中原农谷’的建设。”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秀珍说,“看到《方案》里提到的要搭建农业科技融资平台,我们农科人对此非常认同。”

赵秀珍表示,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贯彻实施,离不开财税金融这潭“活水”,“只有长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才能不断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使我们的农业科技水平始终走在前列,这就需要政府在财税和金融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农业科技研发不断档。”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传伟也表示:“创新力的强弱关键在于研发经费投入的多少,目前我们科研投入在营收中占比不小。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持续提高研发比例,继续增强研发实力。”

《方案》提出,搭建农业科技要素融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种业、粮食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将成果转化与企业对接端口前移,在研发阶段吸引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农业信贷担保创新试点工作,构建政、银、担“三位一体”新兴农业信贷担保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保险和险种方面先行先试。

据了解,2021年我省多家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大幅提升。今年,我省还启动实施了9项种业创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财政资金2300万元,涵盖了主要农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畜禽、林果等专题,重点聚焦育种核心技术、创新育种攻关机制、补齐种业创新短板等。

与此同时,全省税务部门对涉农企业从投资到购进、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定点帮扶和上门服务等方式,让惠企政策落实更加精准。

那么,如何借助“中原农谷”建设契机,搭建一个农业科技要素融资平台?宋向清认为,通过成立相关公司,加强与省科创、现代农业发展等基金对接,可有效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对于如何使用金融“活水”推动农业创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何凤霞说:“可采取激励性措施鼓励商业性银行开发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允许涉农企业以农(副)产品订单等作为财产抵押,化解农业企业贷款风险。同时,要积极探索可以推动农业创新的新保险品种,将科技育苗等涉农产品纳入保险范畴。”

聚集创新“政”能量

“中原农谷”建设,将使我省农业创新力量更加集聚、创新政策更加集成、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体制更加灵活,有效推动全省农、科、教、研等资源进一步整合聚集。

“自主构建完整的农业发展体系,形成链接上下游、贯通国内外的农业市场化网络,为‘中原农谷’的发展厚植产业基因,奠定扎实的基础。”宋向清说,“还要建立基于‘中原农谷’需要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可以梯次发展、循环递进、不断升级的‘中原农谷’市场链和价值链,为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提供技术支撑。”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方面要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充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以用为本的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包容创新制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健全农业科研诚信制度,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快推动科研领域放权赋能改革,赋能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平台更大自主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重建科技管理机构,重构项目管理机制等,增强科研院所的自主权。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引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等。

对于我省如何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助力打造“中原农谷”,宋向清说,首先,是用好用足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政策,这是金字招牌,这项国家战略是河南不可多得的战略优势,必须强化战略意识,用足现有政策,争取出台需要但现在还没有的政策,始终保持战略和政策的领先性。其次,是用好用足河南优越的土地资源,河南地处平原,发展农业的基础支撑力强劲,土地、水利等配套设施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利用率和利用效能。第三,是盘活河南农业领域的高端人才资源,把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发展“中原农谷”的人才高地,进而推进“中原农谷”的创新发展。第四,是整合“中原农谷”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渠道等要素,形成合力,促进“中原农谷”对周边省市农业资源的吸附力,推动“中原农谷”发展30个左右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万亿级产业市场发展。

责任编辑:bH_06140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