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终身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3月24日,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承办的“首届上海老年教育课程研究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行,论坛聚焦主题“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上海探索”展开。
首届上海老年教育课程研究高峰论坛在华东师大举行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裴建华主持开幕式。各区小组办,市级、区级、高校老年大学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代表参会,来自上海、北京、安徽、四川、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们也广泛参与其中。
(相关资料图)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致辞
孟钟捷指出,老年教育课程作为老年教育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抓手,对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强调,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年教育,主动申请建立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依托华东师大的学科和专家优势,重点围绕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老年教育教材评估标准的制定,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等项目,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并组建了一支由全市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兼职研究员队伍,为辐射和推动全市老年教育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致辞
闫鹏涛表示,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研究上海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对于积极回应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表示,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的成立是上海市完善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教育的服务能级,加强老年教育内涵式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心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获得了市教委和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高度认可,开展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研究的任务任重道远,希望中心能够立足新时代新需求,聚焦核心任务,服务和指导好上海市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建设,继续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开幕式后,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家成主持上午场论坛,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出席并作主旨报告。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作主旨报告
王浩在主旨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并回顾了上海老年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作为全国首创所取得的工作实效;也强调要主动开展课程建设,保障上海老年教育品质提升,并介绍了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显著进展。他指出,上海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回应如何满足旺盛的老年教育需求,如何满足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如何满足特色资源更便捷、更高效的供给需求等难点、重点议题,需要持续优化上海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研究,丰富课程供给,完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实施,加强课程评价,以提升老年教育的品质。
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主任夏瑛宣读表彰决定
随后,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主任夏瑛宣读精品课程奖、特色课程奖、优秀组织奖表彰决定。王浩、闫鹏涛、夏瑛为获奖代表、单位颁奖。
精品课程获奖代表
特色课程获奖代表
优秀组织获奖单位代表
颁奖环节后,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家成代表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发布《上海新城发展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报告》《上海市老年教育百门品牌课程案例集》《国内外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研究室主任张永、朱敏、马丽华分别作了题为“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研究”“上海市老年教育教材评估探索性研究成果汇报”的专题研究报告。
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家成主持上午场论坛并作成果发布
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研究室主任张永在线作研究报告
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研究室主任朱敏作研究报告
上海市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评估指导中心研究室主任马丽华作研究报告
在老年教育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吴峰教授、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高开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出席并作主旨发言。吴峰以“区域老年学习数据分析及对课程建设的启示”为题,详细介绍了该项研究以问卷抽样调查所呈现的北京市海淀区老年学习与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对老年人学习基本信息、学习原因、阻碍学习的因素、偏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意义等学习情况维度的数据分析,以及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生命质量维度的评分解读,研究发现老年学习者生命质量与学习参与之间的相关程度为高度相关。
北京大学吴峰教授在线主旨发言
高开华强调,课程建设是学习的基本建设、基本工作、基石工程,并以“基层老年教育机构课程建设的‘四贴紧’原则”为主题,汇报了回应如何加强老年学校的课程建设这一议题的“四贴紧”原则,即贴紧时事政策,讲中国故事;贴紧地方特色,讲家乡美好;贴紧老年健康,讲生命热爱;贴紧兴趣爱好,讲快乐生活。
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高开华研究员在线主旨发言
叶忠海教授强调,“课程是老年教育教学的中心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是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宗旨的实现。”基于此,叶忠海以“构建生命规律性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为题,提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以老年人为本”,以及构建具有生命规律性特征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遵循老年期四个基本阶段的思路,即尊重老年生命过程、老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以及系统的整体相关性。
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作主旨发言
论坛下午场上海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环节,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孙乃树教授、上海老年大学副校长王敏、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社区教育部主任余江涛、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老年学校校长孙秀华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老年学校校长李青作专题报告,分享环节由朱敏主持。
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孙乃树教授作专题报告
孙乃树以“文化精神引领山水画教学”为题,强调在授课思想上应将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引进山水画教学之中,并通过上好文化精神的导入课,帮助学员将文化观念、艺术品个融入山水画创作之中;在教学方法上,他独到地以美术史的系统教学贯穿山水技法教学的全过程。
上海老年大学副校长王敏作专题报告
王敏以“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与课程建设新思考”为题,汇报了上海老年大学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一系列课程建设举措和思考。她生动地介绍了上海老年大学线下智能信息类课程的开设所直面的老年群体电脑操作的“难点”、智能手机操作的“堵点”和数码摄影课程需求的“热点”,以及《学智能应用 做智慧长者》系列视频课程,并总结出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配套建设、落实保障体系等若干观点。
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社区教育部主任余江涛作专题报告
余江涛以“‘手机美图’课程建设思考”为题,展开了他对“寻美之旅”的介绍,即以“美”为线索,将美的理念融入课程、用美的知识建构课程、用美的目的引领课程、用美的实践落实课程。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老年学校校长孙秀华作专题报告
孙秀华以“‘美丽庭院’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题,介绍了新桥镇的“美丽庭院”特色课程。其中,系列课程依托农林资源,为市民提供了园艺共享基地;依托环境优势,打造校内实训基地;依托热心学员代表,为N个居民家里送去了园艺社区实训点,一系列基地的打造助力课程实现了纵深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老年学校校长李青作专题报告
李青以“绿色生态课程在三林镇老年教育的本土实践”为主题,汇报了三林镇老年学校通过开设老年人“绿色课堂”、开展“绿色体验”、组织“绿色实践”、举办“绿色演出”等方式,为市民送去了绿色生态课程,并逐步形成了品牌,培养出了一批绿色师资,发展了绿色教育的相关载体,吸引了上万市民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为社区老年居民传递了环保理念,强化了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论坛下午场青年学者专题讨论环节,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万蓉副研究员、四川开放大学江颖副研究员、安徽开放大学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张飞副教授、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蒋亦璐助理研究员、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立新教授作专题汇报,讨论环节由马丽华主持。
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万蓉副研究员作报告
万蓉作了题为“老年教育适需性课程的满足与引导”的专题汇报。万蓉提出,老年教育是一种适需性教育,满足老年人需求是老年教育的基本要求;老年人群体的多样性决定了老年教育课程的多元性;满足需求不等于消极、被动地接受要求,而是全方位的了解需求、服务需求、引导需求;要处理好适需与引导的关系,以多元性的老年教育课程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样性需求等思考和建议。
四川开放大学江颖副研究员作报告
江颖作了题为“老年人学习智慧的理解转向:基于课程生成的角度”的专题报告。基于对老年人学习智慧的理论溯因及老年人学习智慧的理解,她从课程生成角度分析了老年人学习智慧转向的表征,即课程价值应实现从同质整体到异质区分转向,课程场域应实现从单向指引到多向互动转向,课程过程应实现从娱乐至上到生命体验转向,课程序列应实现从单一完结到螺旋上升转向。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张飞副教授作报告
张飞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的专题报告。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他指出了“空间三元辩证法”对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出了“对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如何重新解”“老年教育课程拓展的可能性及可达性”等诸多思考,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课程(专业、学科、体系)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视域,为实现人工智能时代老年教育课程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的思路。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蒋亦璐助理研究员作报告
蒋亦璐作了题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课程探索”的专题报告。基于对数字素养的缘起和相关概念的分析,以及当前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较其他年龄段低、智能手机使用率普遍较高等五类现状的梳理,结合EC公民数字能力框架、UNESCO的数字素养与全球框架、澳大利亚数字素养技能框架等国际经验,她阐述了以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为主的课程建设思路,提出了构建使用(第一层次)、创造(第二层次)、了解(第三层次)的老年教育课程设想。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立新教授作报告
孙立新作了题为“基于CIPP模型的老年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专题报告。基于课程评价的四种模型,尤其是对于CIPP评价模型与老年教育课程评价适切性的分析,她从课程背景、课程投入、课程实施、课程效果四个维度构建了老年教育课程CIPP评价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权重赋值和验证,并从课程评价、课程投入、课程实施、师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教授作论坛总结
论坛最后,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教授作总结发言。杨德广给予本届论坛高度肯定,表示本届论坛是一场主题明确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高端论坛,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发言人都体现了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素养,紧密结合对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对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梳理,对于如何建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及对于提升数字素养、数字技能作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新课题的重视等四个核心问题,贡献了一场学术盛宴。杨德广还结合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对老年教育课程内涵、分类、具体内容、特点、原则等方面的若干思考。
首届上海老年教育课程研究高峰论坛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