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痛心!他走了

2022-12-15 05:46:15 成都商报
A+ A-

2010年,成都七旬老人胡远根自制1000个风车义卖,所得1万余元全部捐给一位贫困学生。从那以后,隔三差五,胡远根都会把卖风车的钱拿出一部分捐给周围人。“风车爷爷”的称谓也越传越远,感动众人。

“风车爷爷”胡远根正在制作风车


(资料图)

因为慢性肺气肿,胡远根常常是一边躺在床上吸氧,一边扎风车。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常常喘个不停,手也抖个不住,扎一个风车要很长时间。有人曾经问他准备做多久,他说,只要活着就会坚持。

12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红星老年病医院获悉,当日上午,“风车爷爷”因肺心病去世,享年81岁。

“他的路已经到了终点,但他心里还有太多未竟的事……”从14年前,第一次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口见到这位卖风车的老人,志愿者樊晓凡几乎每月都会去探望他,“已经像亲人一样。”也如亲人一样,樊晓凡一点点知晓了老人的善举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

隐姓埋名背后的愧疚

2008年,樊晓凡和其他志愿者在贴吧中看到一位以自行车为家的老人。破破烂烂一辆小车上,装着四季的衣裳、棉被、水盆,老人晚间就蜷在车里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车上插着的色彩缤纷的小风车,如一张张迎风绽放的笑脸。这些都是老人精心制作的,准备卖给在省医院看病的儿童。

几位志愿者相约去看望老人,“但他非常排斥。”樊晓凡回忆,老人口中的话翻来覆去只有几句:你们快回去,你们帮不上。

那段时间,樊晓凡有空就骑自行车去和老人聊天。来来回回1个多月,终于和老人熟络起来,得知老人名叫胡远根,四川大英人。老人说,自己和妻子儿女已失散多年。

樊晓凡想帮他寻亲,但老人却沉默了。良久,他说:我对不起家人。之后说什么都不肯再提。

一次偶然的机会,樊晓凡看到了老人的身份证,家庭住址是甘肃。他便偷偷向这个地址写信,一连两次,石沉大海。

樊晓凡决定请一位志愿者亲自去甘肃拜访。在那里他们得到了一个答案——确有其址,确有其人,只不过那人叫“胡奎”,多年前离家后再无音信——这人正是胡远根老人。

“远根啊,是远方的根的意思,因为我的根在远方。”老人没有再隐瞒。原来他60岁上下的时候,被查出肺气肿,因担心拖累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他决绝地不辞而别,一路流浪到了成都。

隔着多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父母子女一场,终得相见。虽然如此,但樊晓凡觉得,子女和老人隔阂已深。儿女说,一直听妈妈说爸爸在成都当老板,只顾自己发财,没想到爸爸过得这么辛苦。然而短暂的相见之后,儿女又各奔东西,老人也不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解开了老人的身世之谜,樊晓凡的内心却开始隐痛。14年中,他看着胡远根老人一点点衰老,但从来未停止过做善事、帮助比自己更弱小贫微的人。他无数次地想到,老人的善举,或许和他心底的愧疚有关。

“报答社会”驱动着他

关注胡远根老人的,并非只有樊晓凡一人。听闻老人的故事后,四川君安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鸿斌和同事商量决定,请老人免费住进公司下属的成都红星老年病医院。“肺气肿等疾病让老人经常喘不上气,他的身体已经经不起流浪了。”许鸿斌回忆。

搬进医院后,不仅身体恢复了不少,老人明显变得更有精气神儿了,“似乎是找到了归属感。”三轮车上的行头已经扔掉许多,但扎风车的那一套被他带了进来。铁丝绕圈,彩纸裁好,串在竹签上……他抓紧每一刻的闲暇扎风车,因为他心里有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多亏好心人的帮助,让我得到精心照料,所以更感到要回馈社会。”2010年11月,胡远根攒齐了1000个风车,拿到建设路义卖,当场筹集一万余元善款。他将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大英的一个贫困孩子周林,“因为想优先帮助家乡人。”那时周林的妈妈患有类风湿病,爷爷患有肝腹水、肝硬化,妹妹也在上学,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

“风车爷爷”胡远根

2016年,胡远根所在医院设立了“风车爷爷爱心助老基金”,每周卖了风车后,换来的钱就放一些进去,几乎是金额的一半。受到鼓舞,医护人员和其他好心人也会把钱捐进去。经当年多家媒体的报道,“风车爷爷”的故事感动众人。

做好一个风车,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曾经有人劝胡远根,钱来得这么不容易,应该为自己留下一些,或者作为对长久分离的儿女的补偿。老人或许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但他似乎也想明白了,“儿女有儿女的路要走。我若真想弥补过去,就应该去帮助真正困苦的人。”

当初流浪的时候,胡远根有时食不果腹。多亏半路遇到一位做手工的师傅,从他那里免费学会了扎风车的手艺。师傅跟他说,若是日后满足了生活,富余出来的钱,就拿出来给有需要的人。二十年过去了,胡远根从未忘记过当初的承诺。

“他好像没有灰心丧气的时刻”

近几年来,樊晓凡深刻地感受到了胡远根的衰老。从前每个月去医院看望他时,他的桌上都会摆满新做好的风车,还特喜欢和志愿者们开玩笑,逗大家开心。随着视力减退,老人开始捏“不费眼”的泥人。小鸡、小兔、小金鱼,照样活灵活现,惹人怜爱。

而最近几个月,桌上的东西都再没有变化过。“他是真的捏不动了。”聊天的时候,老人也会喘很久。

前几天,樊晓凡突然接到老人打来的电话,只说了一句“喂”,就再没有任何声音。当时他感到了一股凉意。

樊晓凡一直在想,老人想跟自己说什么呢?曾经,老人对他说,你就是我的亲人。

做公益四十余年,樊晓凡见过不少人性的复杂和幽微,也曾面临冒犯和误解。但让他坚持下来的,正是他从胡远根这样的人身上看到的,在辛苦而有瑕疵的人生中,他们展露出的人性至善至美之处。

和胡远根认识的14年中,他从来没有见过老人灰心丧气的时刻。哪怕是四处流浪、儿女冷淡、病痛折磨,老人始终温和而坚定,对帮助他人有着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

一个没有得到多少爱的人,为什么会慷慨地给予爱?这是记者一直想问的问题。樊晓凡想到《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在落魄的流亡生涯中曾受到善意相待,善良的本性得到了激发,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在做善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他看来,这就是善良的价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实习记者 张芷旖)

责任编辑:bH_04348

关键词: 新闻记者 老年病医院 灰心丧气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