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重点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2022-01-18 16:55:46 中原网
A+ A-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院士免费就诊服务!”日前,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部院区门诊大厅内,前来就诊的辖区居民张大爷激动地说。

当日,该院牵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郑树森等5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在这里举行大型义诊、院士坐诊、会诊等健康服务。

这是我市卫健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党史学教育开展以来,市卫健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聚焦健康、担当作为,盯紧“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疫情防控 大考彰显初心使命

作为“主力军”,疫情防控无疑是卫健系统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彰显初心使命的首要惠民实事。

2021年7月30日疫情暴发后,市卫健委党组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4个、临时党支部52个,全市卫生健康系统27家单位、9212名党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切实将党史学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健康的生动实践。

为做好流调溯源工作,全市组建市、县两级流调队伍,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5051人,次密22647人,全部第一时间落实管控,无1例病例溢出省外。同时,累计接收协查函1491件,排查33033人,涉及我市3340人;累计向外地发送协查函1365件,涉及5833人。

为圈住封死扑灭疫情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先后进行5轮全员核酸检测和5轮重点人群核酸检测。2021年11月,我市出现多点散发疫情,第一时间激活联防联控应急体系,科学划定管控区域、实体化开展流调溯源,重点人群每日“滚动式”核酸检疫、8区(市)3轮次全员核酸检测。今年1月疫情发生后,全市更是通过多轮次、滚动式全员核酸检测,实现起底捞干。截至1月15日,组织开展了7轮全员、10轮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筛查6875.5万余人次。

为了更好救治确诊患者,统筹调配全市医疗资源,“2021年7月30日疫情暴发后,我市36小时完成了市一院港区医院紧急改造,集中救治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疏散安置市六院患者到4家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将郑州岐伯山医院改造为康复医院,形成救治、安置及康复“1+4+1”一体化医疗服务保障格局。

抽调省市280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13个团队整建接管医疗救治工作,6名国家级、省级专家巡回指导,全面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同时,检查医疗机构349家,开展感控培训,尽最大努力消除院感风险。

组建市六院工作专班,积极推动市六院快速复诊。开通市六院互联网医院和临时透析点,为传染病患者不间断服务。开展线上“抗疫大讲堂”,设立关心关爱服务热线,做好健康教育。自2021年7月30日郑州出现首例病例,通过扎实稳妥有序的工作,8天后隔离点外无新增病例,16天后实现病例零增长,实现了一个周期内控制住疫情,再一个周期全面解封,努力以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最低成本控制聚集疫情,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非必要娱乐场所暂停营业,餐饮场所暂停堂食,中小学、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启动全员多轮滚动核酸检测……寒冬逆行,白衣执甲再出征!面对今年新一轮疫情反扑,我市更是在圈住、封死、捞干、捞净上下足功夫,在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等多领域全面发力,精准抗疫,千方百计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1月11日召开的“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9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显示:自1月4日上午开始至1月10日,经过连续6轮高密度筛查后,在全员核酸筛查中,除封控区、管控区外,全市社会面已连续3次阳病例零报告。

1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表示,郑州本轮疫情新增病例数呈持续下降态势,疫情出现好转迹象,续发传播风险逐步降低。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郑好办”APP紧急上线“孕产妇绿色通道”和“看病就医一件事”,向市民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上问医就诊服务。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我市开展“敲门行动+上门服务”,让核酸检测有速度,更有温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防汛救灾 以生命去拯救生命

在2021年7月特大暴雨中,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更是不畏风险、冲锋在前,“以生命拯救生命”,彰显白衣天使的担当作为。

汛情期间,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党总支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做好人员和车辆涉水安全防护。全体干部职工24小时坚守一线。

暴雨来袭,全市171台救护车中有118台因发动机进水等原因“趴窝”,有的抛锚在路上,有的深陷在积水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120指挥调度员不眠不休、神经紧绷30小时守护“生命线”,共派救护车2614车次、救治人员1716人,市属医院接诊47732人。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广大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的忙碌身影。面对积水中漏电、坑陷、激流等艰难险阻,他们毅然冒着瓢泼大雨,在齐腰的积水中或背或抱或抬患者;小区电梯断电,他们就带着医疗设备、抬着患者,徒步上下20多层救治患者。

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市卫健委党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和疫情防控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重大政治责任,扛牢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将市一院港区医院灾后重建及综合提升、疫情防控综合提升两项工作列入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领办灾后重建民生实事。

——对受灾的放射诊疗设备和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市共有16家放射诊疗机构因灾不同程度受损。设备直接受损30台,其中报废14台、未修复4台、已修复12台,已修复的均已完成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目前已投入使用;组织因灾不能开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快恢复医疗秩序,截至目前,所有社区服务中心均已恢复医疗秩序。

——全市组织5738支消杀队伍做好环境消杀,加强自来水水质监测,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全面开展防疫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参加京广路陇海路隧道、周边社区志愿服务,并累计捐款255万余元。

疫苗接种 加快建立免疫屏障

为了完成全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集中接种行动,我市分批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力争实现符合条件人群“应接尽接、应接早接”,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结合党史学教育,市卫健委党组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接种疫苗,广大医务工作者“戴着党徽上岗”“扛着党旗驻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2020年12月启动接种工作开始,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历经四个批次有序推进。第一批,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第二批,全市全面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第三批,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年龄扩大至12~17岁。第四批,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和接种年龄扩大至3~11岁。

目前,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月16日24时,全市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2625.83万剂次,其中第1剂1168.02万剂次,第2剂1115.68万剂次,第3剂55.68万剂次,加强针286.45万剂次,加强针接种率53.89%。3~11岁人群累计接种第2剂139.88万剂次,接种率91.45%。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接种第1剂126.98万剂次,接种率78.50%。5家疾控中心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4家疾控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聚焦重点 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突出一个“实”字。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卫健委聚焦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缓得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聚焦公卫安全、医疗高地等八大发展战略,着力办好七类148项惠民便民实事。

聚焦重点人群,着力办好各项免费省市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宫颈癌检查6054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08%;乳腺癌检查612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6%;肺癌早期筛查完成50025例,任务完成率100.05%;产前血清学标本检测、超声筛查、新生儿听力初筛、“两病”、35种遗传代谢病、耳聋基因筛查、脑卒中初筛均已超额完成任务。

老人、儿童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我市大力推进社区“一老一幼”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提升,率先推进医疗系统托育机构建设试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养老、安宁疗护床位;启动开设家庭病床工作,对老年人制定个化签约服务包,对慢病、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老人和有需求的老人,每周巡诊1次,并提供上门换药等服务,推动实现居家社区健康养老。目前,全市共建成养老托老床位3600多张,超额完成任务。

着力构建婴幼儿照护友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问卷调查系列调研”,试点开展市属公立医院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配置母婴室的公共场所315个,配置母婴室451(含17个移动母婴室)个,符合条件的公共场所母婴室覆盖率达到100%。

为预防青少年视,市二院组织眼科专家到20余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视防控筛查,累计为两万余人次在校学生进行视力健康筛查和视危险因素调查。目前,全市15个区县(市)中小学校医已配备到位。

扎实做好计生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解决实际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困难。为失独和子女三级以上伤病残对象购买住院护理补贴保险,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通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等。

全市卫健系统深化爱心慈善救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市三院“医疗慈善救助基金”救助各类癌症困难病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医·生命之光”慈善基金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其中肺结节筛查两万余例;市六院设立“肝胆相照 呼吸与共”慈善救助基金等项目;市七院积极开展“心脏病患者救助项目”;市八院开展贫困精神病人救助活动;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设立“妇幼健康”慈善基金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实践活动中,全市卫健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卫生健康问题,从患者最现实的需求出发,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史学教育带来的就医变化和实效。

资源扩容 家门口“看得好病”

“能在郑州挂上北京专家的号,真是太高兴了!”日前,在郑州儿童医院外科诊室,市民张先生说,他的孩子患神经母细胞瘤,此前专门来回奔波去北京看病。后来得知北京儿童医院肿瘤专家来郑坐诊,他赶忙预约挂上了号。

2020年11月30日,郑州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9名重点学科的北京专家将常驻郑州担任“特聘主任”。

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我市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021年7月,市中心医院消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疾病、市七院心血管、市六院传染病、市二院眼科、市一院烧伤、市妇幼保健院妇产获批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我市专科诊疗中心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影响力覆盖全省乃至中部省份。儿童医院、市六院、市七院、市骨科医院等单位的域外患者就诊量占比超过50%,市九院老年医疗康复服务模式国内领先,郑州儿童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主体单位和河南省儿科医学中心,郑州市中心医院被明确为河南省创伤医学中心协同单位,郑州人民医院被省政府明确为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创建单位。

对于我市广大偏远乡镇村民来说,在家门口“看好病”也成为现实。

2021年3 月 5 日,市中心医院医联体中牟分中心成立,中牟县人民医院总医院、中牟县雁鸣湖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成为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至此,该院医联体单位达73家。

为改善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差现象,我市以建立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契机,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积极探索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生病、更健康”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模式,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组建医联体24家,建设20个远程诊疗中心,覆盖各基层单位,开展远程诊疗90余万例;组建7个县域医共体,覆盖71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开展远程诊疗18.8万例,双向转诊16573人次。

效能提升 让群众看病更舒心

使用手机,就能直接享受智能导诊、挂号、线上咨询、在线检查预约、一键急救等服务,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即可走遍医院。

2021年5月11日,我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让患者点点手指就能体验专家诊疗服务。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卫健委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效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遇到的难点问题。

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市卫健委13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100%。

全面推行医师、护士电子证照生成,电子证件“手机亮照”,实现“刷脸”办,为全市13万医护人员注册变更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针对看病痛点,市中心医院的惠民便民服务十大举措紧扣老百姓就医需求,以“十大服务举措”为抓手,通过“先就诊后付费”信用就医等一系列举措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市中医院“凌霄花”医务社工队为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临床科室提供导诊、陪检、陪护等志愿服务。

聚焦便民服务,全力构建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台、打造便民应用、推进智慧管理三个方面协同发展,整合预约挂号台,拓宽预约挂号渠道,积极推行了“就医一卡通”、诊间支付、床旁结算、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等多项便民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为满足患者多元化就诊需求,全市卫健系统增加跑道式管理,打造舒适化日间医疗,针对上班族、学生及特殊需求人群,推行周末和假日手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完成日间治疗,方便群众错峰就医,增加群众的满意感。

健全体系 全面提升基层水

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功能明晰的诊查科室,统一配备的全新设备,井然有序的就诊群众……走进郑州市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令人深切感受到焕然一新的面貌和优质服务能力。

“有业务用房、有人员编制岗位、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按照我市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四有”要求,全市将通过新建、改制改造,新增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让居民切实感受到送到家门口的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9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业务用房面积4.6万方米、新增床位500余张;核编核岗4098个,新增人员2000余名;新增设备142台;各区县(市)投入建设经费5.56亿元、拨付运营保障经费1.45亿元,市财政拟给予每家300万元奖补,目前首批奖补资金已按150万元标准拨付到位,有效破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主导占比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金不足等发展难题。

据介绍,今年38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四有”标准已完成34家;完成农村卫生室非公有产权改造135个,超额完成全市计划的117个。

全面推进健康郑州18个专项行动;深化健康管理,三级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完成并运行,“三个一”健康小屋77个,新命名市级健康细胞220个、无单位604个、无党政机关348个,健康社区、健康学校覆盖率提升20%以上。

组织健康大讲堂2934场,惠及群众246124人;市内五区老旧小区设置健康教育专栏1966个;线上推送健康信息总受众人数900余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导检116次,督导样本点11903个,发现问题4020处。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后,市卫健委将持续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为民健康服务意识,切实把学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高质量完成年度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塑郑州卫生健康事业辉煌,努力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两化”“五强”战略新格局提供强有力健康保障。(记者 汪辉 丁友明)

责任编辑:bH_0729

关键词: 聚焦重点 用情办好 民生实事 急难愁盼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