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睿远科技大奖”评选启动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馆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1992级校友、睿远基金创始人、校董陈光明,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鑫军,睿远基金联合创始人林敏等出席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林忠钦等校领导,相关部处、院系领导等参加仪式。2022级全体本科生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饮水思源,展现交大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由陈光明校董于今年2月慷慨捐资1亿元设立,旨在鼓励大胆探索,勇走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科研精神,表彰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世界级原创成果,在应用研究领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学前沿探索中做出世界公认的重大贡献的杰出师生或校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林忠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睿远基金创始人陈光明,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鑫军,睿远基金联合创始人林敏,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常务副书记顾锋、副校长张安胜共同启动首届“睿远科技大奖”评选。
陈光明在现场指出,科技和人才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深情回忆了在交大求学生涯,感恩时代,感恩母校。他表示,母校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衷心期待“睿远科技大奖”能为助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祖国和社会贡献应有的“交大力量”。
大师齐聚,共推交大力量
“睿远科技大奖”分设数学与物质科学奖、工程与材料科技奖、信息与空间科技奖、生命与海洋科技奖、医学科技奖等五大奖项,每年评选1次。每次评选各领域获奖人原则上不超过1人,每位获奖人奖金200万元;如同一领域评选出2位或以上获奖者,则该领域奖金由获奖者(最多3位)共享。
评选委员会主任由林忠钦校长担任,委员由张杰院士(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凌文院士(工程与材料科技领域)、梅宏院士(信息与空间科技领域)、李家彪院士(生命与海洋科技领域)、宁光院士(医学科技领域)及陈光明校董担任。
“睿远科技大奖”的评选工作分候选人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专业评审组初评、评选委员会终评等四个阶段,并于次年校庆活动期间进行颁奖表彰。
创新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启动仪式上,播放了题为《科技之路 勇者先行》的“睿远科技大奖”宣传视频,全面介绍了奖项的设立背景和评选方案,并正式发起奖项在全球范围内的候选人提名与征集,旨在以奖项的评选,彰显交大智慧,凝聚交大力量,传播交大声音,弘扬全世界交大科研工作者共有的精神品格,更旨在全社会弘扬与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正能量和新风尚。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陶亦同观摩了启动仪式感慨道,“在交大授予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既蕴含了求真务实、求严创新的治学品质,更彰显了大我的责任担当。‘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正是这份责任激励着我向着交大靠近。”“百廿交大,群英荟萃,前承古训,后启来智,交大的一切无一不令我心驰神往。尊重科研、鼓励科研,就是为爱国荣校写下生动注脚,就是为延续文明书下重彩华章。好奇、敬畏、创新、突破,这些任何时代共同的科学家精神,又一次告诉我们:未来已来!”致远学院2022级本科生史贝尧充满激情地说到。已经在交大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雨萱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科研思路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想近距离地接触科研,学校都会提供探索的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力量,我们更应该在瓶瓶罐罐的碰撞声中,在实验数据的字里行间,在交大的舞台中,在祖国的沃土上,予科研以热爱,努力书写最美的化学式。”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彭云强在线观看了启动仪式,他说,“对待研究,交大的师长们常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踏实走好每一步,知难而上、敢为人先,尽可能做到极致。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我也将上下求索,砥砺前行,争取能够在海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这一个小点上,用力地戳出去!”
持续培育,攻克前沿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始终视培育世界级科研成果与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为己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用最先进、最前沿的成果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技术突破。学校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引导科研人员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这同样也是陈光明校董设立“睿远科技大奖”的初衷。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学校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取得若干重大研究成果与突破,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已提前布局了一批前沿创新高地,如李政道研究所、张江高等研究院等。同时,启动创新策源重大行动计划-“交大2030”计划,采取特区机制和特殊政策,不断鼓励科研人员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