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名单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资源征集的通知》,公布全国39个典型案例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专创融合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典型案例的入选,是学校大力推进“双高校”建设的工作亮点,也是学校探索高职复合型BIM人才“四元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BIM简称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的数字化模型集成应用,具有全程可视、在线协同、虚实结合等优点,2003年开始在全国应用并引发建筑产业革命,2019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成为首批新职业,BIM证书成为首个“1+X”项目。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数字化升级,既需要大量传统建筑岗位应用BIM实现技术升级(+BIM),又需要大批的专门BIM岗位增值赋能(BIM+),着力培养一批“基础扎实、一专多能、素质优良”的复合型BIM人才,迫在眉睫。学校依托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培养高质量复合型BIM人才,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能力建构,岗课赛证“四元融通”,构建“三层三挡、四元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能力重塑、四元融通”模块化课程,实施“虚实结合、四元融通”模块化教学。
“四元融通”联合开发理虚实一体化教学资源,以虚助实,突破难点。利用BIM技术虚实结合的特点,联合河南建协、中建七局、中铁二十局、河南天工、廊坊中科、广州中望、北京广联达、西安三好等行业、企业、证书、竞赛的相关方,开发岗课赛证“四元融通”特色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对接BIM基础应用、专项应用、综合管理等岗位群,基于真实工程项目、典型安全事故、复杂工序,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理虚实一体的模块化课程18门、方舱医院等工程项目仿真33个、洞口坠落等安全事故仿真63个、异形屋面等复杂工序仿真782个,融入免共振微扰动沉桩等“建筑五新”85项,有效解决建筑实训高风险、难再现、高消耗等痛点。同时,开发杨靖宇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仿真资源34个、时光宝盒国宝文物等素质教育仿真资源15个、云上邹庄美丽乡村等课程思政仿真资源45个,有效解决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应用场景难实施、难观摩、高投入等痛点。应用BIM技术以虚助实,有景、有趣、有效、有用,突破理实一体化的难点,形成了理虚实一体的模块化、系统化虚拟仿真实训体系。
师生共创、云端协作,模块分工,落实工学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依托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师生共创12个BIM工作室,逐一对应课程体系的12个交叉能力模块(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施工图设计、土建造价、安装造价、造价控制、施工识图、施工组织、施工实施、智能设计、智能安装、智能管理)。BIM云平台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教学工具,既承接生产任务又承担模块化教学任务。各工作室教师按照12个任务模块分工指导,企业专家在云平台指导,组成结构化教学团队;学生3-5人组成小组,按照12个模块认领任务。师生还可以在BIM云平台上跨专业、跨班级组建团队,进行模块轮换调整,确保任务质量和进度。
虚拟仿真赋能专创融合培养高质量复合型BIM人才。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12个师生共创BIM工作室以及20个实训室,在专业教育方面,岗课赛证“四元融通”推进三教改革,提升学生BIM实践能力;在创业教育方面,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做中学”“学中创”,促进由学习向创造的转变,学创结合,知行合一;通过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促进学生对能力的主动建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群累计培养高职复合型BIM人才6000余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从建模员、专项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项目经理,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服务疫情防控,百余名学生利用BIM技术“快、准、清”的优势,突击建设地方版“小汤山”医院、方舱医院,获政府嘉奖。服务重大工程,十余名毕业生参建北京大兴机场、冬奥会滑雪场,用BIM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难题。服务乡村振兴,完成300余个乡村规划设计,连续3年获省委“好”的评价。毕业生先后获得BIM工法16项,省级技术成果29项,BIM成果奖21项;10余名同学凭借BIM创新项目,已获得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截至发稿之日,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际,学生团队又一次进入金银奖争夺赛。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扩大成果的应用推广,促进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BIM人才,为建筑产业数字化升级输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范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