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办的结婚证(袁嘉翊 石玉)
近日,一对老人在儿孙簇拥下来到南通市如东县婚姻登记处,补办结婚登记手续。见登记员李凯华疑惑的样子,女儿黄小萍向他讲述了一段民政人为民寻亲的曲折故事。
家住如东县马塘镇亚苏村的黄小萍,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妻俩的月工资有1.2万元,生活无忧。然而,却有一件事,一直压在心中,让她吃饭不香、睡觉不实。
(相关资料图)
她愁的是养母朱建梅一直没有户口,无法缴费参加居民医保,一旦患上大病不能报销高额的医疗费用,家庭存在巨大的返贫风险。在节假日,有时想带母亲外出旅游,因她没有身份证,也一直不得成行。公婆也对亲家母的身份心存芥蒂,不完全放心让朱建梅带外孙。
今年3月,如东县开展疫情防控敲门行动。“当年从外地领她到我家的媒人张老三很早就过世了,查不到线索。”黄小萍的父亲黄江明这样回答入户排查人员。“爸爸胆小木讷,担心妈妈的前夫要来算账,从来不问妈妈老家在哪里,更不愿求助公安。”黄小萍如实回答登门复核的社区民警。
由于年代已久,黄小萍的养母只知道自已是从苏北地区逃出来的。民警老秦通过人口信息系统查询比对,却未能找到有用线索,只得上报县公安局,并通知村干部将其无户口的信息录入江苏省民政厅开发的排查管理信息系统。
“妈妈虽不识字、但她不傻,她是逃婚后嫁给爸爸的,她没有隐瞒自已的身份。”当有人质疑妈妈的身份时,黄小萍没有底气地辩驳对方。但妈妈从哪里来?她是谁?这个疑问一直缠绕着黄小萍,让她常常在梦中惊醒,辗转难眠。
艰难的线索寻找
5月上旬的一天,如东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王健科长,通过民政信息系统,筛查出朱建梅无户口的信息后,主动打去复核电话,“我有多例为流浪者寻亲成功的案例,也许我能提供帮助,不会让你家乱花一分钱。”王健诚恳地说。
“因外公早逝,她9岁时被送到离家很远的人家收养,因忍受不了虐待而逃婚。她文盲又口齿不清,从口音判断来自建湖县,也可能是金湖县的,范围那么大,我担心花费心血还是一场空!”黄小萍道出心中顾虑。
“文盲不是寻亲障碍,只要能说出地名和亲人名字,就有办法!你抽时间把你妈妈带来县城,我请土生土长的建湖人用方言和她交流,将寻亲范围缩小到镇级以下。”
5月19日,黄小萍依约把妈妈带到王健面前。经当面交流,建湖人匹配不出建南公社和石墩大队的地名,但王健获得了她有小五岁的弟弟名叫朱洁根的亲人信息。排除了建湖县,王健把方向转向金湖县,经上网查询,发现金湖县有金南镇,而金南镇下辖社区中有时墩村,再通过金湖县民政局联系找到了时墩社区负责人杨主任。杨主任愉快地接受了为朱建梅寻找亲人朱洁根的委托。
四十年后的回归
一个月后,杨主任向王健提供了朱洁根的电话。“你们民政局发现了我姐姐?我今年68岁,有一个大五岁的姐姐名叫朱洁香,一直杳无音信。”接电话的男子言语激动。
但信息还有差异!王健让朱建梅报来父母的名字,再与朱洁根联系核实。当朱建梅说出的父母名字与朱洁根父母的名字一样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朱建梅就是我的姐姐朱洁香,估计她为逃婚改了名字和年龄!”
由于时间久远,改了名字的朱建梅竟然连自已的原名都忘记了,经弟弟朱洁根的提醒,她终于想起来自已的原名叫朱洁香。
老秦接到王健已查清黄小萍母亲真实身份的喜讯后,与对方派出所取得了联系。随后专门陪同朱洁香到对方办理了户口和身份证。
等待了40年,终于恢复了原来的身份。73岁的朱洁香迫不及待地催促老伴黄江明前去领取结婚证,看到手中期盼了40年的红彤彤的结婚证,老俩口激动得老泪纵横。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