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午和傍晚,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东湖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幕:在骑着电瓶车送外卖的队伍中,总能看到一位便装打扮、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双手拎着打包好的外卖袋,夹杂在车流中奔跑,将外卖送到指定地点。
这个奔跑的“外卖小哥”叫杨德坤,他是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为了便于照顾患病的父母,他把父母从山东农村接到武汉,在东湖村租了一个小门面卖菜煎饼。只要他有空,就会到店里帮忙配菜、送外卖,“只要父母开心,我跑点腿没关系”。
杨德坤忙着将外卖送到指定地点。
“这是一个非常有孝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提起杨德坤,老家村民杨帆就竖起大拇指,“他是十里八乡第一个博士生,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受杨德坤影响,一直在外务工的杨帆回到家中专心培养读高中的女儿,用知识改变命运。
每年春节回乡,杨德坤总是穿一件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袄,一穿就是10年,乡亲们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换新衣服,他总是说把钱省下来给父母置办新衣裳。“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孝子。”杨帆说。
来回一趟1分50秒
小店名叫“乡村大嫂菜煎饼”,位于东湖村的一条小巷中,距离武汉大学一处侧门不到200米。小店只有15平方米,放下两个炉子和一张小桌子后,人进出很吃力。
10月29日中午11时,“咔咔咔”桌子下的机器有了动静。“来订单了”,54岁的老板杨仁强撕下一份外卖订单,这是武大一名在校生订了一份山东经典菜煎饼,要求打包。
父亲杨仁强做的煎饼口味深受食客们喜爱,点单率颇高。
头发斑白的杨仁强将面浆铺在一台炉子上制作饼皮,28岁的杨德坤拿出一个铁碗,打开保鲜柜,从十多种配菜中熟练挑出所需的菜色递到父亲手里。配菜在另一台炉子上炒制后,马上被放进饼皮中,一份菜煎饼就制作完成。51岁的李朝菊随后“咔咔”几刀将煎饼切开,卷好,装进打包袋。
只要杨德坤有时间,送餐的活儿都是他去。
杨德坤的女友张玲核对外卖单。
为了不让客户久等,杨德坤每次送单都选择一路奔跑,沿途还要避让车辆和行人。记者在门口掐表看了下时间,来回一趟用了1分50秒。配菜、打包、送餐,中午两个小时的高峰时段,他奔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
每天有50单左右
杨德坤出生于山东枣庄农村,父母多年来一直在当地摆摊卖烧饼,他是家中独子。
没上小学前,他每天跟着父母出摊,父母忙碌,他就一个人玩。上小学后,他住在亲戚家,初中以后长期住校。“我其实也算是留守儿童。”杨德坤笑着说,但父母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
2020年,已毕业工作一年的他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博士,从事芯片在线测量技术的研发,希望能就近照顾父母一直是他的心愿。
杨仁强患有股骨头坏死,走多了双腿就疼,医生告诉他需要置换人工髋关节。2021年10月,杨仁强做了手术,术后感觉身体差了不少,妻子身体也不好。杨德坤又做起父母工作,两人最终同意来武汉,但希望还能继续做小餐饮。
在女友张玲的建议下,杨德坤决定将当地的菜煎饼引入武汉,就在当地帮父母联系了技术培训,并在东湖村租下这个门面。
杨德坤向父亲杨仁强讲解如何看外卖打印单,并且合理提高出餐速度。记者詹松 摄
2022年7月,小店正式开业,主要是线上接单为主,因为父母不懂网络,杨德坤还要扮演“客服”。有时候单搞错了,杨德坤还要联系对方道歉解释,“有时候还要给别人发红包,问题才最终解决”。
开业以来,小店的生意平平。不久前,杨德坤的一位师妹知道后帮他在网上宣传推广,这段时间生意要好得多,“每天有50单左右,勉强可以持平”。
一家人在一起最开心
幸福的一家人。
“菜煎饼味道很好,我们经常来吃。”宋磊是杨德坤的师弟,经常来店里照顾生意。他非常佩服杨德坤,觉得他“不忘本”。“他从来不忌讳跟我们谈出身,没有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宋磊说。
杨仁强行动不便,还有高血压,李朝菊有轻度脑梗。为了照顾父母,杨德坤搬出了学校宿舍,也在东湖村租了个单间,就在父母房间的楼上。
杨德坤平时有课业和科研任务,女友张玲是一所初中的老师。工作之余,两人会自己动手做菜,然后给两位老人送去,或者给他们买盒饭。张玲说:“他们为了省钱总是胡乱对付,对身体不好。”
送餐间隙,杨德坤会给父母按按肩、揉揉腿。他说:“我们开这个店不是只为挣钱,主要是希望老人有事可干,不寂寞。”
在店里,忙碌的间隙杨德坤为母亲李朝菊按摩。
“我们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让他不要来了,可他不听。”杨仁强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一家人经常可以在一起吃饭、聊天。杨仁强说:“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行,现在天天看着孩子们在身边,心里高兴得很。”
来武汉后,杨仁强夫妻俩先后过了生日,往年基本都是孩子买好蛋糕寄过来。今年一家人在一起,杨德坤和张玲下厨弄了6个菜,开了酒,按当地风俗给父母敬酒两杯。“我们太满意了。”杨仁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