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讲到南江古建筑,大多会提到连滩镇的光二大屋,其实,这是个特殊环境下建造的建筑,未能完全代表和凸显南江古建筑特色,倒是被评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湾古建筑群,更能凸显南江民居古建筑的特色。
▲古建筑群
《广东民居》一书提到的粤中(粤西)古民居建筑,仅为竹筒屋和明字屋两种。竹筒屋多见于高要往东地区,所谓明字屋是单间居屋。罗定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素龙大甲马河边兴洲民居,可作为单元民居的代表。兴洲民居为清代建筑,座东北向西南,方型,面阔8.6米,进深8.9米,面积76.5平方米,悬山顶,灰塑博古脊,泥砖墙,红石夹角。墙面灰批,一座三间两廊,一斗门,小天井。小门楼前有两檩出跳,后有一檩承博古脊,小天井有井心石,正屋门墩、墙基用红砂岩石,门框用青砖,属清中期标准单元民居,很多大屋都由单元房屋组合而成。
首先说乡村的布局,基本都要求近水、近田、近山、近交通。受客家围屋的影响,多数的村落布局整齐划一。以新兴六祖镇水眉村为例,房屋一列横排6座,共有近20排,100多座房屋,基本一个式样,包括门、瓦面和脊饰无一例外。纵横巷道统一道路与排水系统,横巷两侧设有小门,整座村落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平等。枫洞、布乾、铁场等村落基本也一样。
南江民居则追求依山傍水,各自散开。房屋随地势升高而逐级抬高,层层叠叠,但方向基本上是朝向乡村中心,以小道连通。各村的中心并不统一,或池塘、或干道、或祠堂、或牌坊、或学校、或古榕神社,整个乡村为开放式布局。以郁南大湾为代表,村落民居既分散又统一,村庄有较多宽阔的空间供村民进行各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连滩是文物古迹与地方风物繁多的古镇,但地势低处易受水患,古代大屋多在今连南公路北侧竹围村与天花塘,包括朱屋、江屋、曾屋、傅屋,可作为南江最具特色民居的代表。
南江地区大型豪宅则是由单元房屋组建而成。以榃濮梁家庄九座屋后的泷聚大屋为例,由四个单元房屋纵向排列共四进深,加上明堂(地坪)前的斗门,中路各进的前门、屏风门共八个门,两侧受客家大屋影响,各建一排朝向中轴的厢房(辅屋),设有通巷,称为登带。屋内有大小天井九个。中路天井都较开阔,采光好,冲凉房设在通巷小天井,过道有双面瓦的称“廊”,单边瓦的称“洒”。而新兴等地的天井则采用徽派建筑的“四水归源” 格式,四面高度一致,天井窄小,采光严重不足。但南江大屋瓦面有高低变化,天井易被盗贼爬入,民国时,有些豪宅在天井上加装了天网。
榃濮梁家庄九座屋,横三排纵三进,两侧各加建一排辅屋,前面可见三个大门,七个小门,七条明巷,内有两条暗巷,一条贯通全屋的横巷。罗定有九座屋多处,有十二座大屋一处,更多的为纵三进、四进外加双登带的大屋,前明堂较宽阔,两侧辅屋向前伸出,称为推车首,侧建门楼,设有花厅和迎客厅。明堂前有照墙(低矮的叫围墙),照墙外有过道和半月塘。所有家庭大型民俗活动都可在大厅和明堂进行,而竹筒屋和新兴的村屋,摆几席宴客都要到祠堂去进行。
南江建筑特色之一:马头墙(封火墙)。马头墙起源于明代徽派建筑,为防火、防风、防盗以及风水、装饰而建造的阶梯叠式马头墙,后更加丰富多姿,出现土、木、金、火、水各种形式。受广府文化影响,南江马头墙称镬耳,花式变化多样,有金尖镬耳形、木直镬耳形、火圆镬耳形、水曲波浪形或海棠镬耳形、土方平头镬耳形、花肚波浪镬耳形。明代镬耳多用板瓦饰脊,清代多用硬山草尾脊、博古脊。马头墙有高有低,并移出正立面作为装饰,增添美感。镬耳山墙花鸟肚,博古凤尾龙船脊,青砖墙中置八卦小窗,豪而不华,比例适中。冲表十镬耳屋可作代表。菁莪书院更有多姿多彩的波浪形花肚马头墙、官帽式大镬耳,相互映衬、高低相错、起伏重叠、错落有致。民居中有方有圆的马头墙群,为平凡的古民居平添不少风格。
南江建筑特色之二: 屋顶与屋脊。屋脊是盖住屋顶转折接缝,起到保护、防水、防雷击的作用。随着脊饰艺术的发展,屋脊成为表现丰富建筑文化背景的重要元素。主要有正脊、垂脊、戗脊、博脊和角脊。正脊两端翘起的称燕尾,分为草尾和马脊。南江古屋脊,宗祠多为硬山顶,龙船草尾博古灰塑脊,既典雅又有飘逸昂扬的韵味。以优美曲线勾勒的图案与泰国寺庙有异同之神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地区特色。民居屋脊起翘明显,又做成特殊的飞鸟羽尾形态,饰以各种枝叶、花卉,或者其他装饰纹样,构成一个图案化的地方文化特有纹饰,线条流畅,神采飘逸。配以神兽、美术图画雕饰,更为华美。脊的形式有博古脊、元宝脊、龙船脊、通花雕塑正脊、彩雕脊、博古饕餮吞脊,五花八门,竞相比美。
南江建筑特色之三:栊和门墩。广州西关以推栊和脚门著称,既通风又保安。文物专家称方型栊条为明代民居,圆形栊条多为清代民居。南江民居推栊是圆条的都是酸枝木制,外来品种,清代居多。南江偏爱菱形和方形,材料选用当地的格木,明、清和民国都有使用。此外还有横插栊,更常见的为小门的企栊。企栊为南江特色,栊条直插,上圆下方,插入方便,下方可定位稳固,在上加插辖条,只能在内才能打开。推栊内外均可打开,梅花栊更具特色。十镬耳屋和楼脚民居还保留有铁门栅和铁门槛。民墩和门槛、柱础和石狮等变化多,有用青斗石、红砂岩、白砂岩、帝女红石制作,甚至有用灰塑和木制作的。
南江建筑特色之四:建材质地和传统工艺。红砂岩吸水性强,不耐风化,但南江中游处红盆地,红砂岩容易开采,反而成为古代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石材。帝女红云石产于金鸡洪塘,因色彩美观,很多大宅都有使用,后来还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石材。
而凹肚青砖是罗定的一大创新发明,在南江相当流行,在岭南地区绝无仅有。砖体分阴阳面,砖身轻巧,用这种砖砌出的墙体稳固性好,美观、防水,又能隔音隔热,造价低。坭砖是用粘度高的黄坭浆加入稻草打制而成,罗定广泛采用青砖包坭砖建墙方式,又名铁包金,美观防水,冬暖夏凉,而且造价低。蔡廷锴故居就是这种建筑。
▲凹肚青砖
灰沙三合土墙也是南江流域一大特色,常见使用于墙基、勒脚(墙裙)。三合土由本土石灰、粘度极高的黄泥、当地特有的一种三角沙(坑沙),经一至三年发酵,有的加入黄糖和糯米浆,熟土经夯打而成,墙体插入木条和竹片,比北方的干打垒更稳固,连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也大加赞赏。当地民居甚至高层炮楼都用三合土夯土墙建筑,千百年不倒。
由于高大石柱采购与运输困难,罗定人又发明了砖仿石柱和木仿石月梁,造价大大降低,工艺水平高的做到以假乱真。学宫崇圣祠首层四大柱即为砖仿石结构。
▲仿石柱
珠三角一带的蚝壳墙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工艺。而罗定经常可见的卵石墙则更令人叫绝。因为河卵石圆滑,要砌成墙体需要好的灰浆,更要求有高级的工艺水平。此外,罗定还有片石墙、块石墙、乱石墙,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要全面了解南江民居古建筑,需要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与岭南各地认真对比,必然会取得更大硕果。
▲传统民居
作者:陈大远 来源:云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