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川刚
【资料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同时,新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动文化价值观念不断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给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下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粉丝经济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驱动作用
粉丝经济有着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具体通过运营和构建“吸引→聚集→培育→转化”的链条式运作模式,实现粉丝的支持,并从情感层面向行动上转化,把要传达的价值观渗透其中以提高忠诚度。
粉丝经济有助于提高客户的黏性。从社会学角度看,“粉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它具备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可以增强身份认同感,不但能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盈利水平,而且也能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正能量。粉丝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具有强大的聚拢作用和黏性特质,这一特点除了对经济直接作用外,对于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粉丝经济符合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定位。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是“直接管理和调节”,实质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教育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达到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目的,而粉丝经济恰恰与思想引导形成共识。
粉丝经济有助于企业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新常态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环境改变。针对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参与感的现状,通过粉丝经济模式,可以实现各种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的碰撞交织。借鉴粉丝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僵化的现状,结合人们在情感情绪上的发展趋向,精选内容形成话题点,聚拢人群,有目的开展分享、关怀、互动,在情感认同和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粉丝经济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意。基于粉丝经济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不谋而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粉丝经济的黏性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的法宝
目前,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承袭了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又兼具了现代企业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全媒体的发展普及,使线上线下融合成为趋势,交流的需求成为主要的吸引力,粉丝经济增强了认同感。
重视粉丝经济在新媒体中的矩阵力量。银行业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矩阵力量,选择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吸引、释放、矫正员工情绪,聚合员工黏性;围绕党的建设、企业发展、员工培养等封闭话题进行深度互动,提高员工的认同度。
关注粉丝经济内容上要满足员工的需求。围绕新时代企业发展现状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增强活动对员工的吸引力,满足员工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
增强粉丝经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感染力。将粉丝情感转化为商业价值,主要策略是通过塑造偶像使粉丝产生精神情感寄托,调动粉丝的感受力,影响粉丝的信念,进而支配粉丝的情感,形成“粉丝→偶像→价值”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情感认同、价值示范、主流引导的工作目的;打造“标兵平台”,把员工中的业务骨干和优秀党员选拔出来,让优秀的先进典型为企业代言。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积分档案,鼓励员工获取行动的动力,使评选标兵本身产生吸引力,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作者系正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