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汽车后备箱,你会想到什么?一个移动的储物空间,装行李、装杂物?最近一些年轻人将咖啡店、奶茶店、小吃店等店铺“装”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开启了一种新型消费场景,在各个城市自发地形成一个个后备箱主题集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也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烟火味”。
后备箱集市火了
7月13日晚上七点,来自河北邯郸的吴亚宁驱车来到其一周的固定摊位——邯郸棉3时光公园。打开后备箱,挂上招牌,搭上一圈氛围灯,摆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没一会,一个简易的小吃摊搭建完成。随着天色渐暗,集市里的顾客逐渐变多,吴亚宁也忙碌了起来。
她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之前我开了一家网红小吃店,但是最近因为疫情总是歇业,一想到房租水电等成本压力,我就决定找一个适合的地点摆摊,恰好我们这里也开始招募摊主筹建后备箱集市,我就申请了。”
在后备箱集市里,像吴亚宁这样的摊主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售卖调制的独家饮品,有的售卖网红小吃、网红玩具、文创用品等。在一家名叫“贩卖快乐”的摊位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形状各异的石膏娃娃,激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作热情。摊主告诉记者,在这里,充电灯一开,桌子一摆,颜料一放就可以做生意,无须缴纳管理费,即停即走,非常方便。
而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夜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北京、西安、南京、武汉、成都等地后备箱集市的帖子和短视频不断涌现。
在小红书上,关于后备箱集市的笔记数量达到了2万多篇,微博上“后备箱集市”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270多万次,更有不少网友将在后备箱集市购物当作网红打卡的内容进行晒照。像北京斯普瑞斯奥莱、南京五马渡、西安浐灞等地的后备箱集市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也形成了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后备箱经济。
传递一种生活态度
什么是后备箱经济?据了解,后备箱经济由地摊经济演变而来,是随着时代变化迎来的生活消费方式重构。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人们利用汽车后备箱空间放置自家的闲置物品进行叫卖。发展至今,后备箱集市已经由单纯的交易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后备箱集市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他们加入的目的各异,有人将其当成主业赚钱;更多的摊主则抱着“玩”的心态,把摆摊作为副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和朋友相聚、拓宽人脉。
吴亚宁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她都会邀请三五好友在后备箱集市相聚。“这里的氛围非常轻松,不忙的时候买上几杯饮料,和朋友们一起聊聊天、叙叙旧,并且通过后备箱集市,可以认识不同的朋友,扩大社交圈。”
“虽然是以摆摊的形式出现,但后备箱集市其实更像一个社交平台,在摆摊的过程中遇到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车出来练摊,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少摊主表示。
邯郸棉3时光公园后备箱集市负责人曾表示,后备箱集市以“90后”为主,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情,追求潮流,却坚守自我。其中,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来这里,不以赚钱为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朋友,增加生活体验。
有专家认为,这种经济模式的持续兴起让人们感受到了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新潮味”。而后备箱集市的人群年轻化,也表现出后备箱经济的本质不再是贩卖商品,而是感受生活的“烟火味”。
监管也要跟上新业态的发展
不过,后备箱经济火热也暴露出了这一新业态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扰民、占道经营、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律师李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后备箱经济呈现出的投入少、灵活性强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创业初期的年轻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亦需要解决。
一方面,在一些城市,由于后备箱集市刚刚兴起,短时间无法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场地,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占道经营的问题,而城市中又不允许随处摆置售卖商品,导致参与者需要不断转移地点来规避管理。
另一方面,有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质疑:“有没有经营执照”“原材料从哪里进的”“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能不能够得到保障”……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也是后备箱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但目前并未针对后备箱经济单独出台相关政策规定。
面对这些问题,李圣建议城市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后备箱集市的特点,规划出一定经营区域,在推动适合后备箱经济的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灵活就业。
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李圣认为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不可变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卫生检查、营业执照登记,甚至可以对车牌号进行登记,若出现问题能够追责到个人。”
李圣表示,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完善针对后备箱集市等新业态的管理方法,促进后备箱经济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