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环球实时:《少年会客厅》探源中华文明,用创意让沉睡文物“活”起来

2022-07-31 20:24:26 中国日报网
A+ A-

2022年7月30日,中国日报社“领航工程”之探“元”工作室和“Z世代”工作室策划推出的全球“Z世代”新媒体节目中国日报社《少年会客厅》第二季第2期——“Z世代探源中华文明”首播。节目邀请来自美国、法国和中国的Z世代进行了一次博物院探寻奇妙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博深,用Z世代的智慧与创造,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追寻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答案。

Z世代嘉宾通过妙趣横生的寻宝游戏“解锁”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在这座中华文明发展轨迹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馆藏的贾湖骨笛、花瓣纹彩陶钵、刻辞卜骨等珍贵文物,让海内外Z世代感叹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在了解珍宝背后的故事后,Z世代们表示,在全球化、科技化的今天,年轻人依旧有必要了解历史、了解文明的起源。


(相关资料图)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然而,因历史原因流失海外迟迟不能“回家”的文物令人痛心。海内外Z世代都认为文物是最好的文化传播使者,应该爱惜这些属于全人类的珍宝。

来自美国的何珍妮表达了对中国流失文物的遗憾。“圆明园中有许多文物流失被盗或是遭受掠夺,导致它失去了原有的绚丽光彩。你很难想象圆明园原本的模样,因为大部分都遭受洗劫或被焚毁,这非常让人痛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阮可欣表示,文物追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首先要看文物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流失外国。“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认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人民看到我们的文物、感受我们的文化,这当然是没错的,但应通过正当的文物交流途径来实现,而不应建立在对文物的非法获取、占有之上。”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Z世代们讨论了保护发扬中华文明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丰富内涵和灿烂成就而感到惊叹、感动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外国Z世代感叹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技术发明浩如烟海,中国Z世代则立志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少年会客厅》中的Z世代嘉宾也在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复活”沉睡千年的文物,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魏晋书就风骨,隋唐盛世东都,熠熠群星共舞,运河帆楫无数,丝路三彩瞠目,引迎万朝光耀中国……”北京大学的准大学生汪栎宬为河南博物院的文物创作填词了名为《宅兹中国》的歌曲,用饱含寓意的歌词串起文物背后的奇妙故事。

对于溯源传统文化,汪栎宬的理解是深刻的。在他眼中,“家”并不局限于血缘亲情,也不仅仅是出生地,还是有共鸣的地方,而这份共鸣来源于了解。这也使得他喜欢去到博物馆,追溯过去的生命和时间,透过历史找到“家”的感觉。

即将赴北大读书的17岁女孩陈诗婳,选择通过舞蹈让文物“新生”。在河南博物院,她以优美舞姿现场演绎《只此青绿》,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围观与合影。陈诗婳表示,“中国的传统和古典中的美在当代的审美之中值得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更高的地位。”

在陈诗婳眼中,传统文化可以带走焦虑、使内心平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旦当走进这座文化宫殿,深深沉醉其中时,便能忘却外界纷繁。”她深信,Z世代心中燃起的那一团火焰,就是传统文化的当下和未来的希望。

歌声悠扬,舞蹈绝美,而绘画艺术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毕业生张赟呈现传统文化的“利器”,创作了绘本《守护》之后,她希望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动画或漫画的形式呈现给新一代青年,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责任感,也让全世界对中国有更全面、丰富的了解。

中华文明灿烂博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世界文明的独特宝藏在探源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来自《少年会客厅》的Z世代嘉宾触摸历史、获取滋养,并用他们智慧与创造,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在未来,他们将用迸发的青春力量,致力于为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发挥属于Z世代的重要作用。

《少年会客厅》是一档以海内外Z世代为主体和对象的新媒体节目,旨在搭建一个全球Z世代沟通交流的新平台。节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全球Z世代以访谈、论坛、演讲等形式聚焦全球热点,让各国青少年发出时代强音,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自2021年6月首播以来,受到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传播和转发,目前第一季已完结,第二季正在热播中。

责任编辑:bH_07211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