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迈好第一步,经济发展蓝图如何落地落实,备受各方关注。近期密集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成为重要风向标。《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地方正在展开新一轮竞速。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加快产业转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主线,多地加快谋划施工图,为开局之年稳增长促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
在今年的省级两会上,各地纷纷晒出2020年经济成绩单。不仅如此,各地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地经济扛过疫情大考,经受住严峻考验,释放出满满正能量。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如何谋定而动、谋定快动?“2021年既是走出疫情恢复经济的重要节点,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上下铆足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开好局、起好步,而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还是要落到发展上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作为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省级地方两会释放了重要信号。不少地方在敲定“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明确了2021年经济发展路线图。其中,围绕稳增长,多地明确提出2021年GDP增速目标,多数省份将该指标设定为6%以上,贵州、江西、山西、安徽设置在8%以上,湖北、海南等地则设置在10%以上。
刘向东表示,受低基数影响,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较大回升反弹,各地纷纷制定较高的发展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此外,设定这样的目标对地方稳增长有重要的预期引导作用,有助于地方谋定而后动。不过,各地仍需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方面做好细化工作,为后续增长的可持续性积蓄新动能。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设定GDP增速目标,目的是统筹协调经济发展的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少省份将GDP增速目标定为6%以上,略高于潜在增长率区间,这也表明各省的经济目标留有余地,也更有利于聚焦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记者注意到,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成为施策重心。不少地方瞄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展开新一轮布局。
比如,陕西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天津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列于2021年重点工作首位,提出坚持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加快转方式、强动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跃升;山东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在聚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见实效。
贵州则列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左右、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2%等。
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壮大新动能等成为不少地方发力的关键。
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广东提出,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上海表示,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江苏计划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技术创新中心5家、重点企业研究院30家。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安徽提出,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制造业设备和技改投资,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山西将2021年定位为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湖北表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
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成为亮点。北京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深入实施“五新”政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浙江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福建提出,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开发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强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刘向东表示,当前,各地都在围绕高质量发展谋求新发展动能,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各方对创新投入力度,持续优化供给体系,增强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同时找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地位,加快经济转型和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不过,专家也指出,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要谨防一刀切政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产业,而是引导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避免陷入新兴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怪圈。同时,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也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谨防政府越俎代庖引发市场扭曲。”刘向东说。
高瑞东也认为,各地在加快经济转型、打造经济新增长点方面,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区域经济朝着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方向演进。各地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时,既要考虑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地理位置、人口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能源等,也要结合新经济对于资源禀赋的要求,寻求新发展机遇,打造区域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