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宴(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收割竹笋(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澜沧江畔竹林绿(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每年四月,谷雨时节过后,在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万亩竹林里,成群的甜竹笋纷纷供土而出,竹林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村民们走进大山,采收甜竹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家家户户一派繁忙景象。
马台乡唐家村地处澜沧江畔,沿江光热条件好,气候多雾湿润,适宜甜龙竹生长。自1998年起,唐家村的村民就开始种植甜龙竹。魏启珍家是唐家村第一批种植甜龙竹的农户,目前她家里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0多亩,去年甜竹笋收入6万多元。近年来,魏启珍带头组建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发展订单农业。现在,和她家一样,唐家村的280多户农户都种植了甜龙竹。同时,魏启珍还看准商机做起甜竹笋收购生意,投资18万元建起冷库,突破加工、储藏等技术瓶颈,改变村民们以前只能晚上打笋的习惯。现在村民们白天打笋,魏启珍当天收购,大家发展壮大竹笋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在今年开秤当天,魏启珍得知合作社社员鲁贵元刚住院回来,家里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后,便邀约部分村民和志愿者一起帮他家采收新鲜的甜竹笋。
“我们2012年开始发展甜笋产业,好长时间了,原来没有人种,中途想过要放弃,因为好多老人家觉得晚上打笋不安全。近七八年过来,政府也给予扶持,现在招商引资进来一个老板,白天就可以打笋,带动好多农户。从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几千亩了,我们的笋产量一直在增收,一直在增加。” 魏启珍告诉记者。
“今年笋子相当好,今早我去采了两个小时,打得四十多斤,收入四百多块钱。”村民王玉强说。
据了解,在马台乡,除了唐家村外,马台、琅琊等村都种植着甜竹笋,全乡甜竹笋种植面积达1.5万亩。竹笋产业成为马台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新鲜的甜竹笋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素炒、凉拌、腌制、煮汤,一桌以竹笋为主题的菜肴足以招待来自四方的宾客。
一直以来,马台乡始终坚持“以竹绿山、以竹净水、以竹兴业、以竹富民”,以绿色甜竹笋为重点,打造澜沧江沿江经济带。目前,3800多平方米的竹笋加工厂已建成,下步将引进企业对唐家村及其附近村的竹笋进行精深加工,提升竹笋附加值,增加村集体及农户收入。
马台乡党委书记王益杰说:“马台乡共种植甜竹笋15000亩,均种植在澜沧江沿线,去年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目前依托沪滇协作,共投资了550万元建成了甜竹笋加工厂。包括冷库及清水笋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了竹产业产业链,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在十四五期间,还要新增种植1万亩的竹林,通过竹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