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峰值越高,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的时间越晚、症状越轻。生活中面对骨质疏松症,要“治”,更要“防”,而且各个年龄段都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
郑州市三院骨科及骨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刘宇杰介绍:骨质疏松的预防手段可概括为“开源”与“节流”:“开源”即尽量提高峰值骨量;“节流”即尽量减少骨量流失,是多种形式结合的,单单一种方法,是没有办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
足量摄入营养
(资料图片)
各年龄段人群都要注意每日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最好从饮食中摄取;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酌情加用补充剂。
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摄入过多也会引起钙丢失,所以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但不可过多。
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时适量补充钙制剂也是改善机体内钙营养状态的一种有效措施。
维生素D的成年人推荐量为400单位(10微克/天),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微克/天)。
科学运动
锻炼能改善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但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避免运动损伤,且运动要有规律、循序渐进。对青少年儿童来说,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1小时。
低盐、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一般来说,盐会增加通过尿液和汗水排出钙的数量,如果身体已经缺钙,这无疑会加快骨质流失。过量饮酒会加速钙的流失,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也会阻碍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注意服用的药物
一些药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如强的松等皮质甾类消炎药就会消弱骨密度。
预防跌倒
主要针对中老年人,避免脆性骨折发生。对于年龄大于65岁、曾经跌倒过、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等易跌倒人群更应多加防范,如选择合适的拐杖,避免居所地面湿滑,清理活动场所通道杂物等。
定期检查与药物治疗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折风险的金标准。骨量流失是静悄悄发生的,早期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发展数年直到骨折发生。所以早诊断、早预防非常重要,针对骨密度检测有异常的人群,需要专科医生制定具体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