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制菜这条赛道越来越红火,家电企业也参与其中,9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格兰仕集团等联合预制菜企业、冷链物流等相关企业共同创建首个“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家电企业向预制菜领域又向前迈出一步。
家电入局 追赶风口
留心家电市场的话不难看出,预制菜似乎与家电企业的关系愈发紧密,例如董明珠就曾在珠海市“预制菜智谋会”上表示,格力电器将结合自身优势,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海尔智家推出的春节年夜饭中,也包含北京烤鸭预制菜,称配合使用海尔的家用烤箱,就能烤出地道的北京烤鸭;美的集团子品牌华凌曾表示,会与预制菜公司加强沟通、相互服务,让华凌的厨电更适合预制菜,将预制菜放进旗下云菜谱中。
吸引家电企业入局离不开可观的利润空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同时,部分市场研究表示,预制菜产业的客群将从目前的餐馆等B端为主发展到更多的个人消费者C端市场,普通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增长引擎。具体而言,目前我国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约10公斤,较日本等较成熟的25公斤水平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市场关心的是,家电企业涉足预制菜,究竟是追赶风口博人关注,还是真正洞察到了商机?
对此,家电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表示:“预制菜的兴起主要还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追求美味又追求快捷,当然预制菜市场的前景到底如何、规模多大,目前因为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没有定论,也很难说前景的好坏。但是有一点,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只要有市场、有用户需求 ,就要去关注 、研究。”
功能差异 有待凸显
还有不少专家关心的是,随着空气炸锅、蒸烤一体机等新厨电层出不穷,预制菜厨电与上述产品的差异又将体现在何处?
资深经济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预制菜这一概念对家用厨电销售有一定提振作用,但预计难以形成风潮,主要原因是,目前消费者家里现有的蒸箱、烤箱、微波炉、空气炸锅等也可以对预制菜进行加热,所谓的预制菜厨电只不过在功能上更有针对性而已。
专家表示,从预制菜分类上看,即食预制菜往往仅需加热即可,其操作流程简单,也就无需另外购置预制菜厨电,另外还有鲜切配菜,即原料提前腌制、改刀切好,并将其与所需调味料包装在一起,这样的产品虽然简化了烹饪步骤,但仍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完全依赖机器,该类产品瞄准的群体,往往是具备烹饪技能,只是希望缩短做饭用时的消费者,该类消费者或也对烹饪的全自动化需求不强。
实际上,预制菜厨电如何实现差异化,也是企业努力的方向,格兰仕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格兰仕推出了预制菜微波炉,该产品最鲜明的特点是特设预制菜智能菜单,实现“快速解冻+快速烹饪”,高度还原美味。
格兰仕方面表示,一般而言,预制菜根据包装不同,有平躺、直立加热两种方式,不同预制菜的含油量和含水量也不相同,这些对微波加热时间、受热均匀度等都会有极大影响,以汤品为例,预制菜微波炉实现让冷冻的汤品快速完成-18℃-100℃的温度变化,而且还避免了传统烹饪方式因长时间加热可能导致汤汁溢出、汤水变少的情况。
着眼链条 寻觅商机
尽管预制菜与厨电之间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回答,但在专家看来,家电企业发力预制菜领域已是势在必行。
许意强认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家电出货量下滑成为市场主题,尽管新品的销售能带动短期环比增长,但对于市场整体规模提振有限,在此背景下,任何能够刺激购买欲、激发市场活力的新鲜概念都是企业必须抓住的窗口,尽管层出不穷的新兴家电难以形成“大单品”,但零敲碎打的商机也是企业保住营收、利润的手段。
这一点在数据上也有体现,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厨房场景下家用电器规模零售额1566亿元,同比下滑6.1%,零售量17397万台,同比下滑16.4%,与下滑相伴的是渠道的扁平化,网络成了销售主战场,网购群体更加看重新鲜感、个性化,而不是像传统刚需家电一样,性能相似的情况下在价格上吸引客户。
许意强指出,如果企业希望通过预制菜,带来销售额、量的相对长时间的增长,那么还是要摆脱开发单品的思路,从产业链角度寻觅机会,该产业链可大致分成前端的存储、冷藏,后端的烹饪、加工,前端产品利润冰箱、冰柜等也可以根据预制菜特点进行改良,例如部分锁鲜急冻的产品,如何在家中冰箱贮藏时也能符合温度标准,是企业可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