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生命有限依旧值得 仁慈悲悯比正义重要

2021-11-08 11:08:26 辽宁日报
A+ A-

■提示

这是一个开始就知道结局的故事。难以企及的天赋和难以置信的灾难,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荒谬得像一个诅咒。但《当呼吸化为空气》并不是一本哀伤之作,也不会动摇我们对善良和希望的信仰。在书中,保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卓越医者的优秀特质:不息的生命热情、凝重的使命感、恒久的悲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带着我们揭开死神的斗篷,勇敢对视,坦然接受,微笑告别,留下自己珍贵的礼物。

天才的医生,忠实的丈夫,可亲的父亲,肺癌晚期患者,这四重标签在2013年同时降临到36岁的保罗身上,成了致命的打击。

死亡比成就教会医生更多

36岁前,保罗是开挂的学霸和社会精英:斯坦福大学英语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士学位,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双硕士学位,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医生后又获得了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的最高奖(任何人取得以上任何一项成绩,都够写一本励志鸡汤书)。然而,就在保罗即将收入翻6倍,打赢人生大满贯的时候,却被确诊为罕见肺癌。而36岁前发生这种情况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概率。积蓄了20多年的力量,保罗人生的火箭即将升空时,遭遇了核爆。

从当医学生时的解剖课开始,保罗就需要面对捐献者的遗体。从那时保罗就开始见识到生者与死者之间那种无法切断的关系。

医学生灵巧或笨拙地在这些已经没有生气的肉体上切口,缝合,钻孔或者剥离。出于教学目的,捐献者的遗体可能最后完全被分解成不同器官。

每次解剖课后,保罗和同学都会沉默,保罗说他们是在心底默默对捐献者道歉,不仅为对死者的冒犯道歉,也为他们没有罪恶感而道歉。医学总要从死亡中学,这很抱歉,但非常重要。

成为住院医后,保罗开始与患者一起对抗死神。每周100多个小时的工作让保罗更加明白了生命与死亡之间复杂的关系。手术成功的患者都相似,他们脸色慢慢恢复红润,微笑着摆手在家人的簇拥下与医生告别。

但死亡永远难以捉摸:新生儿在父母的泪水中夭折;健康的老人突然病情恶化;同行由于巨大压力自杀;有时死亡并不总是最坏的结果——一个车祸后严重脑损伤的年轻人即使活下来,也会完全丧失意识,余生家人只有通过机器把液体从一边注射进去,再从另一边排出来。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和最艰难的决定往往是在医院发生,保罗要帮助无数哀痛的人做决定。

医生也会被极度的疲惫压垮,最仁心仁术的人站在手术台旁十个小时后也会麻木,会情不自禁暗暗希望如果打开腹腔癌细胞扩散,这样就不用继续手术了,然后在松了一口气之后,又满怀愧疚地回到值班室,因质疑自己而痛苦;在被崩溃的患者辱骂后,医生也会怒气冲冲,心里暗骂对方所遭受的病痛是“活该”;连轴转十多个小时后,再坚强的人也会昏睡在车里,扪心自问到底自己图什么。

仁慈悲悯比正义重要

医生需要持久的悲悯和原谅,看到生命的局限和人的幽微。“善”是你心中的一个信念,但你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做到,做医生最难的部分就是宽恕。

如果没有使命感——“面对压力,工作强度,处理生离死别”所有这些,会让医生行业成为世界上最差的工作。保罗闯过了6年住院医的苦役生涯,从一个痴迷于精进医术的实医生,掌握了同情的分寸,懂得了悲悯的重要,认识了宽恕的珍贵,成为惠特曼说的“医生是最懂得生理与精神并存的人”。

从青春期开始保罗就不自觉地印证达尔文的信念“生命必须奋斗”,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没有条纹的老虎。“求知欲”本身就是天才不竭的动力,奋斗本身就让杰出者感到兴奋。

中学时保罗的妈妈整天都在担心他出于逞强时髦去吸毒,而保罗却觉得只有读书才有吸引力;读博士付不起房租,暑假全靠寻找不关窗户的宿舍解决自己的居住问题;从医选择了最辛苦、挑战最大的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必须完美,任何小的疏忽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即使生命进入倒计时,保罗想录制朗诵诗歌,他也会希望背诵而不是简单地诵读,这种永远都希望优秀的惯,一直到保罗去世。

因此当癌症掀翻他的一切计划之后,保罗比别人更熟悉死神靠的步伐,他意识到生命即使短暂依旧值得奋斗。病情稳定后,他立刻重返岗位为患者手术,变回手术室那个总是创造奇迹的人。即使在确诊癌症后,保罗依旧被视为业内的珍宝——威斯康星州一所大学医院决定聘用他,为他提供每年百万美元的科研资金和优厚待遇,同时愿意雇用他的妻子,还主动承担保罗往返斯坦福治疗癌症的费用——而此时保罗自己都认为他最多能活五年。

这不是结束

“这不是结束。”这是保罗和同事面对癌症晚期患者时常说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保罗在完成最后一次完美的手术后,发现了复发的肿瘤,此刻他已经明白,时间对于他来说即将结束,但留给生命的才刚刚开始,他和妻子决定用试管婴儿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孩子。保罗也敏感地发现即使孕育生命,死亡也会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最健康的胚胎会移植到母亲体内,成为一个婴儿、一个人,而其余的只能自生自灭。但生命就是这样,有时你可以与其讨价还价,有时你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保罗在最后的一年,拥抱了自己的女儿;新生命,成为保罗最大的安慰、希望,也是未来最大的猜想。

现实不是爽剧,我们都知道了后来的事,在说过无数次“我爱你”“我想永远陪在你身边”后,保罗还是在家人的环绕下衰竭下去,世界上失去了一个奋斗者,一个满怀悲悯的杰出医生,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在本书最后保罗的妻子写下了后记。在这当中,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保罗身后事的细节,也再一次印证了保罗所说的爱不是临终前的索取与怜悯,而是从未停止的奋斗与奉献。保罗在最后阶段也努力规划给妻子留下财产的保障,并且叮嘱妻子一定要再婚。这不是结束,因为深爱之人余生幸福。

患者一词在英语里本意是“毫无怨言承受苦难的人”,而医生便是帮他们从这些苦难中解脱的治愈之手;世间的不幸,一直在随机地降落,我们爱的盾牌常常失灵。我们对癌症了解得非常多,但还不能战胜它;我们对死亡了解得很少,却依旧不会投降。保罗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有界限,我们无法预测何时会走到边缘,但依旧值得我们去奋斗、去安慰、去治愈、去爱。(王海宁)

责任编辑:bH_03116

关键词: 仁慈悲悯 正义 重要 生命有限 依旧值得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