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观中国 | 波兰前副总理:遏制中国、维持霸权是美国“不切实际的渴望”

2022-02-18 19:23:17 作者: Grzegorz Kolodko 中国日报网
A+ A-

导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必须尽快从“恐华症”中解脱出来,中美关系急需扭转。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寻求遏制中国,反映出其仍对维护自身霸权抱有不切实际的渴望。然而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美应通过平等对话、谈判、对内改革及相互合作,构建一种新型伙伴关系,达成新的政治经济平衡。

各国领导人是时候应该意识到,有必要大幅削减军事开支,并将与军事有关的财政手段转用于应对全球变暖、协调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与社会隔阂。如果不停止军备竞赛,气候变暖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大国、强国之间注定要合作,要以务实态度,而不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来应对共同面临问题。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讨论,但问题必须解决。

就拿中美关系来说,西方应尽早意识到,“恐华症”对于解决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美国不得不承认,它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以及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美国的公开言论咄咄逼人地想要削弱中国,这是有违常理的。中美关系急需扭转。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而现在,中美关系的转变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也不会以某一方的胜利为结果。政治上的突破必须伴随着新型伙伴关系的构建。世界不需要中美对抗,而是需要两国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我们不应该被一些有局限性的错误论述所迷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认为中美之间可能会爆发一场类似于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冲突战争。然而现实与之相反,对话、妥协和合作才是当务之急。

半个世纪前,得益于中国的政治决断和亨利·基辛格等政治家的外交技巧,中美关系终于打破坚冰。相比之下,今天中美克服分歧的希望显得渺茫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基辛格那样的外交官,来正确解读当前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客观评价其走向。

反华政策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美国对维护其霸权地位存在不切实际的渴望。半个世纪前,美国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巨人”,而孱弱的中国则无足轻重;但现在,中国的伟大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几十年前,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而现在,所有中国人都已跨过了世界银行划定的每天1.9美元贫困标准。明智的经济政策和渐进式改革,最终造就了中国在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长足进步。因此,中美目前必须以平等之姿展开对话。越早接受这一事实,对彼此和世界就越有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只有对话、谈判、政治妥协,以及携起手来,共同担当起领导责任,才是务实可取的“上策”。在经济方面,中美经济需要平衡:中国需要大幅增加消费,还应采取措施,将部分财富从富人阶层转移到较贫穷人口,以此来遏制不平等现象,减少过度储蓄;要提高对国产商品的需求,降低出口盈余。美国则必须提高工人工资和社会较贫穷阶层的购买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限制最富裕阶层的收入——他们的相当一部分收入不是用于消费,而是进行各种投机性投资,从金融到房地产再到原材料等均有涉及。这破坏的不单是美国自身的经济稳定。

中美两国都必须减少收入过高和财产不平等现象,这不仅对于再平衡两国的国民经济及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也有助于中美在贸易和金融关系中达成平衡,是改善两国政治关系不可或缺的经济因素,并将进而引发全球性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至于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尤其是欧盟、印度和日本,则不应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应采取行动,在多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边、平衡的全球体系。与半个世纪前的形势不同,这一次美国没有机会挑拨中俄关系。新的地缘政治形势需要新思维。然而相比于中国和奉行务实主义对华政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美国在这一认识上似乎迟钝得多。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热衷于助长冷战气氛。我们务必摒弃这种思维,远离破坏性的军备竞赛,并把从军备上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发展及保护自然环境。各国应有决心在全球化中实现共赢。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From arms to bridges"

责编 | 宋平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佟亚璠、尹康君、冯小源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bH_0548

关键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