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郭甜甜
支持智慧岛市场化运营融资;给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专项资金引导支持;首批联合基金规模1.6亿元……2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财政政策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支持智慧岛市场化运营融资
据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介绍,结合河南实际,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提请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以下简称《若干财政政策》)。同时,会同省科技厅、审计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限,让科研经费更好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在《若干财政政策》中,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十个重点方向,研究提出34条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汇总了企业研发补助、院士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17条现有政策,也包含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的17条新政策,形成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一事一议”支持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绩效考核、优秀奖补方式,支持批准建设的中试基地、省产业研究院;运用后补助和贴息等支持方式,支持智慧岛市场化运营融资等。二是支持创新主体发展,给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专项资金引导支持,推动两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省科学院重振重建、省农科院做优做强;采用“基础+增量”的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省级设立总规模15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5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市县、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出资设立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四是鼓励区域创新发展,鼓励市县对科技信贷给予贴息支持,省财政按比例给予奖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快和强度大的市(县)给予一定奖励,引导市县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2022年,我省省级年初预算安排科技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124.4%,集中财力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科教领域重点支出。
23项措施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在《若干意见》中,提出23项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措施,这些政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我省在全国地方各省中,率先全面落实本轮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对“包干制”等首次出台实施的改革举措,结合河南实际进行了细化,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二是经费使用全流程突出“放权”,坚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本着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从预算编制、经费拨付、资金支付、结余留用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全流程,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三是管理方式多样化聚焦“服务”,通过实施经费拨付直通车试点、全面推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优化“三嵌入一导入”绩效管理方式等举措,减少科研人员科研活动以外的工作量,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四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明晰“权责”,为解决科研单位在承接管理权限时的顾虑,解决政策落实“堵点、难点”,进一步要求高校院所切实履行法人主体责任,明确各单位内部制度是经费管理、审计检查的依据,强调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这些政策的出台,目的在于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更大维度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更大深度涵养税源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赵庆业说。
此外,为推动上述“一政策一意见”落到实处,省财政还出台了科创资金保障办法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
首期联合基金规模达1.6亿元
联合基金是由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发起,市县、高校、院所、医院、企业等共同出资设立的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开展基础、应用、前沿技术研究等科技活动,集中资源推动我省重点学科建设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目前已确定郑州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省气象局等7个单位为首批基金联合方,首期基金实施期3年,基金规模1.6亿元(财政出资0.9亿元,联合方出资0.7亿元)。与上述单位开展联合基金试点工作,体现了对省科创委确定的“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培育高校、省农科院做大做强等重点事项的支持;推动了我省气象及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