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御风”系统助中国滑雪“上青云” 从“感知风”升级成“看见风”

2022-02-18 08:20:31 深圳商报
A+ A-

2月16日,齐广璞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在齐广璞每一跳出发前,教练一直通过手势和他沟通,示意他风的情况以及应当如何出发。雪上项目是冬奥会的重头戏,占奖牌总数的70%,如何才能“好风凭借力,送君上青云”?服务空中技巧等10支中国国家队的高科技“御风”系统,交出了自己的满分答卷。

看教练手势确定出发点

滑雪项目比赛时,想成功完成空中动作,稳定的速度至关重要,现场的气温、雪温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员的速度,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风。

由于赛场多在山地,气象条件多变,比赛中许多项目对风、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非常敏感。以跳台滑雪为例,运动员出台速度约每小时90多千米,落地速度在每小时120千米左右。整个过程中,风速、风向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表现,还会影响其安全落地,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

曾执教多名国家队队员的教练吴志海介绍,以往比赛中,教练员在运动员每次出发前,都会对现场条件进行研判,帮助运动员确定出发点,遇到顺风时运动员需要适当缩短滑行距离,逆风则延长距离,以获得最佳的出台速度。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通用手势中,拍拍脑门意思是顶风,拍拍身后则代表顺风,两只手叠放,上面那只手向上,是在告诉运动员向上移动,而双手拉开,则表示具体移动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练的研判更多依靠风向旗和风速仪来判断风向、风速,用主观经验来决策、指挥比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感知风”升级为“看见风”

到了北京冬奥会,这样的状况发生了改变。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雪上项目场地环境要素影响评估与临场决策辅助支持系统”的推出,从“感知风”升级成“看见风”,对中国运动员提升成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是“御风”系统。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邵芸介绍,这套系统创新地设计并实现了冰雪运动场地的精准、实时、可视化气象保障。针对雪上项目地形复杂、气象条件多变等实际情况,研发团队通过500多天跟队观测、模型构建、实验模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自主研发出了我国首套雪上项目临场指挥支持系统,填补了我国外场雪上竞技体育精准气象科技保障的技术空白。系统可实时获取10米级高精度测风数据并换算为“风指数”,实时将数据送到手机、板等智能终端,为教练员临场指挥比赛提供决策辅助。

所谓“风指数”,就是风的影响指数。该系统通过运动员的体重、实时风向、风速等数据,以及风如何作用到运动员身上,计算出风指数,来协助教练员和运动员确定何时起跳,从而提升竞技。科技让曾经只能通过感官感知的风变得能够“看见”,并让教练和运动员掌握场地中风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从而能真正在比赛中实现“驾驭”风。此前第一次使用这套系统时,中国冬季两项集训队外籍射击教练阿梅特就曾感慨:“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礼物。”

早在备战冬奥时,这套系统服务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跳台滑雪、冬季两项等10支国家队的训练。针对不同竞赛项目的个化需求及各赛场位置、走向等具体环境条件,研究团队还对系统进行了针对优化。未来,这套系统还可以推广到诸如射箭、水上运动等需要明确感知风的体育项目中。(深圳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黄文)

责任编辑:bH_03116

关键词: 中国滑雪 延长距离 滑行距离 判断风向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