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云南南涧: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同向发力

2022-11-26 22:29:56 中国日报网
A+ A-

南涧无量山藏茶谷(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资料图)

南涧县乐秋乡米家禄全景(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南涧小湾东镇澜沧江江雾(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全国首个针对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动车站小湾东站(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无量山樱花谷的“樱花经济”如火如荼、乐秋乡米家禄村委会的红兴集市热火朝天、全国首个针对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动车站小湾东站于2021年年底顺利开通、碧溪乡柳树村花海古树正成为备受游人喜爱的美丽乡村打卡点……

中华民族一家亲,乡村振兴面貌新。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乡村发展故事,是南涧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模式,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多点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出和谐共融、欣欣向荣的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融合发展的精彩华章。

产业振兴激发民族团结进步“新动能”

虽已时至初冬,南涧无量山藏茶谷核心区域的罗伯克茶园工厂的墙上粘贴着的春茶采摘季采茶工人茶鲜叶采摘进度情况表,格外引人注意。情况表中采摘日期、人数、数量、采摘最高人,工资等一目了然。

“这个表能让工人每天都及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收入,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我们茶园春茶采摘的一个月间,最多时有130多名采茶工人在劳作,工资支出近90万元,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罗伯克厂长助理李字银介绍。

每年的春茶采摘季,南涧无量山藏茶谷人潮涌动,茶农穿梭在绿油油的茶园之间,犹如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这是独具南涧茶香茶韵的春天故事。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竞争力十强县,茶叶是南涧县的重点产业。全县有种茶农户及加工营销户2.6万户10.4万人,约占全县户数和人口数的50%;全县涉茶行政村54个,占全县行政村数的67%。2021年,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4.09亿元,其中茶农收益3.7亿元,户均1.4万元。

每年12月中旬,“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南涧樱花谷景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冬樱花盛花期。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山花村村民李如先的“樱花饭庄”也将迎来最繁忙的时刻。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底,近40天的时间,李如先家可以收入10多万元。

樱花谷旅游业的火爆,为当地群众种植养殖的无量山高山茶叶、无量山乌骨鸡、无量山火腿等生态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景区周边发展起农家乐、民俗旅馆50多户,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430人,带动经济收入600多万元。自2012年以来,樱花谷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近年来,南涧县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将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抓手,按照“文旅引领、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思路,立足“高山、净土、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以“一杯茶、一片烟、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为主的“6+X”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2020年实现农业综合产值40.33亿元,获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3个。持续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建设无量山樱花谷、无量药谷、无量山藏茶谷“三谷”旅游区、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景区,打造了罗伯克、无量玉璧、凤凰山等一批无量山系列半山酒店,文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五年来,南涧县累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29.7亿元。

文化振兴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核心力”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南涧县无量山镇古德村委会大比社村,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下的文化广场上,乡村文化大戏正热闹上演:大爷们哼着彝家小调,大妈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不时还有豪迈奔放的跳菜表演。

“广场建成后,每天晚上都有很多村民来这里跳广场舞、健身娱乐,我们的跳菜队要去演出之前也会来这里排练。小广场大作用,不仅促进了村民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也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更美了、乡情更浓了、生活更幸福了!”古德村党总支书记罗兴元说。

南涧县宝华镇云华村委会阿里务村民白云福,从小就挚爱跳菜,50多年里这一爱好始终相伴。在时光流转中,新时代里,南涧跳菜给白云福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和收获。

随着市场对南涧跳菜表演需求的逐渐增多,白云福组建起南涧幸福无量跳菜艺术团,带领着来自南涧宝华、无量山、碧溪等三个乡镇的26名团员,走南闯北跳菜演出,收获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喜悦,也收获了幸福富足的生活。“今年1-9月,我们一共有来自丽江、大理、巍山、祥云等各个地区近140多场的跳菜演出。临近年关,表演的业务也会越来越多。只跳菜表演一项,我一年能收入十万元左右。”

近年来,南涧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组为终端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建成,使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极大满足了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

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县文化馆常年举办文化辅导培训、展演展览、送戏下乡、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各乡镇文化站实现全天候向社会开放,各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全免费向社会开放。

积极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场所建设,注重文艺队伍管理、培训和扶持,平均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骨干培训20多场次、2000多人次,每年举办文艺表演活动2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以“南涧跳菜”品牌为主,积极培育和打造文化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和手段,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农村文化繁荣,群众文化蓬勃开展。

同时,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大力开展以“南涧跳菜”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已命名“跳菜名人”87人、“跳菜名队”33支、“跳菜名村”31个、“跳菜舞台”21座、“跳菜名店”21家。目前,南涧共有136支跳菜队,每人每年收入1.2万元,年收入达979.2万元,跳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人才振兴激活民族团结进步“新引擎”

距离南涧县城仅20多分钟车程的碧溪乡柳树村,依山而建,绿意盎然,村内古树、古井、老屋、池塘,花海,凉亭、文化休闲广场等坐落其间,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我们的村庄现在真是太漂亮了!每天闲暇时在古树下的这个凉亭里喝上一杯茶,和邻居们聊聊天,安逸!”村民袁玉珊对于美丽村庄的自豪溢于言表。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我们根据村庄特色和优势,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的新经验好思路,整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和各族群众共同打造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农村。”柳树村“高颜值”的打造是南涧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的生动体现。南涧县碧溪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黄华介绍,南涧县碧溪乡将“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创新载体,集思广益“寻建议”、“明愿景”,借助“村庄规划”“干部规划家乡”等行动,以规划引领,打造美丽庭院、美丽村庄建设和乡村振兴新蓝图。

周六,南涧县乐秋乡米家禄村委会红兴集市,人头攒动,羊肉飘香,去红兴集市吃羊汤锅已成为周边游客周六打卡乐秋的标配。这一个红火的集市最早起源于如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积极探索。

南涧县乐秋乡米家禄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皇荣林介绍,“红兴集市去年年底开街以来,逢周六开市,村委会研发的羊汤锅深受欢迎。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深受市场欢迎的商品,把这个集市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皇荣林和同事们还把村庄四周原来的荒坡变为万寿菊盛开的花海。“结合村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乡村旅游的爆款做法,我们计划进一步提升村庄的颜值,种植花海,增加乡村游乐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和村民们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富裕新农村!”

南涧县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精准建库抓好人才储备。全面梳理排查本土人才,创新建立未稳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和返乡创业人才、未稳定就业的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四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储备人才1600多名,为村级组织储备“源头活水”。

同时,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实现岗位整合、人员精简、待遇提升、工作提质,全面推行“名誉村长”制度,作为乡村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持续选优配强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深入推进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实现45岁以下、大专以下学历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全覆盖。

组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组织县级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各1场次,乡镇级“擂台比武”10场次,相互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进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加大对农村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种养殖、建筑、旅游、电商、婴育儿等领域行业能手,2022年培训64场次3004人参加培训,全方位提升技能人员的专业素质。

南涧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结合全县区位、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融合农旅、文旅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全县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规划项目53个,项目预算总投资3.37亿元,项目建设包括政策类到户项目1个,产业发展类项目32个,乡村建设行动项目3个,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17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省州县各级资金65151万元,全县8个乡镇8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乡风更加文明、民族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bH_06329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