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同城待遇!社保卡有望在川渝广泛应用 推动实现更多线上线下业务互办

2021-12-29 09:34:42 重庆商报
A+ A-

12月27日-28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泸州市古蔺县召开。会议透露,2022年,川渝人社部门将聚焦公共服务“通办理、减流程、压时限”,让更多“同城待遇”在人社领域落地生根。

聚焦共建共育共享互认互办互促

2021年,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以部省市战略合作为引领,87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在破除机制壁垒方面,两地优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流程,实现了川渝两地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在打通人才流通渠道方面,实现了川渝两地职称和人力资源服务资质互认,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跟随机制,实现了天府院士卡与重庆英才A卡数据互通互认。

为着力建设人才高地,两地揭牌了首个成渝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西部方案”,目前川渝专家服务团已组织川渝两地493名专家累计帮扶单位774家。为实现联盟共建,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合成立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人力资源产业园联盟和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其中人力资源产业园联盟已召开两届联盟大会,累计为川渝两地500余万人次提供了就业服务,为210万人提供了技能培训服务。

川渝人社“十件实事”提前完成

今年内结合党史学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聚焦人才人事、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维权4大板块推出“十件实事”,目前均已提前完成。

为进一步优化两地政务服务经办流程,两地逐步统一两地办事要素,推行网上办理,缩减两地企业群众办事时间,通过系统联通,实现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与转递等服务,线上实时通办,即时办结。

两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30%以上。

推进川渝社保卡“一卡通”,实现两地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在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入馆、借书、还书等跨省应用,截至11月底,服务两地群众11.4万人次。

同时,川渝两地建成多端、多台的川渝通办服务专区,开展集成化服务,上线包括工伤异地居住(就医)申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依据档案开具证明、社会保障卡申领等通办服务。截至11月底,两地互办川渝人社“跨省通办”业务累计26万件,日均办理通办业务783件。深入推进两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协作互认,减少重复评价,避免来回跑路,惠及两地574万专业技术人员。

川渝两地将共同推出人才数据库

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两地将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营造“宜居宜业宜游”氛围,让两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就业有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两地将提高政策共享水,进一步缩小政策差距,取消政策户籍限制,完善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落地,保持两地政策衡。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等。

发展有望更高水“协同”,两地将围绕推动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川渝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试验区和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共同争取、联合承办全国会、展、赛等活动,联合培育全国劳务品牌、就业创业品牌和培训品牌。建设农民工实名制数据库、人才数据库、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推动两地产业、人才、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互通。

人才有望更高水“集聚”,两地将借助博士后培养台,加大博士后联合招收、培养力度。联合推动“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建设,重点培养成渝双城建设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深化职称互认、异地评审、联合评审,建立川渝两地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协同机制。

服务有望更高水“共享”,两地将推动实现更多线上线下业务互办、互认;持续优化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两地社保参保缴费记录异地查询和工伤职工异地就医结算,巩固待遇领取资格“就认”成果。同时,加快推进两地人社业务经办“全业务用卡”,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社保卡在成渝两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其他政务、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侯佳)

责任编辑:bH_03116

关键词: 川渝 广泛 应用 改革落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